第49章 大军启程前往荥阳

现如今,王贲将军想交出兵权于我,辞官回乡,让王离跟着自己,但这不就没完成太子交代的任务吗?

思来想去,章节退后三步,背过身去。

“将军何故如此,我不过奉太子殿下旨意,前来传话,如若将军弃之而去,我等是杀头之大罪!”

王贲疑惑,必须要自己去?

这里简单说一下王贲到底是什么意思,免得有些人看不懂。

很好理解,王贲觉得,如果离开边关,此地的燕国后裔便不受控制。虽说秦始皇把燕国宗室贵族杀得差不多了(荆轲刺秦),但总会留下一两个,等到时机合适,举旗造反。

而燕之下,赵国、魏国,也痛恨秦,势必会响应起义。

到时候各路诸侯纷纷而起,大军压境,秦地尽失。

但如果没有调走边关军,这些六国余孽还想造反的话,王贲随时可以直捣黄龙,由北攻南,和关中形成里应外合,歼灭任何一支军队。

其实王贲并不知道桥松害怕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势如破竹,一路杀到关中。

要是知道的话,王贲肯定二话不说,马上挥军南下。

至于董翳,桥松的所学知识里,只记得董翳被项羽封王,刘邦一来,马上投降,而后刘邦稍有虚弱,立马又投靠项羽。

妥妥骑墙派。

当听说董翳还有两万兵可能在荥阳的时候,他也没抱太大希望。

因为距离七月,只剩下几天时间了。

王贲要是再不来,桥松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边诸侯群雄争霸。

他想在这之前做点什么。

自己不是历史学家,只记得历史上关键点或者有名的人物。

他也想过要把韩信找到,可奈何人在哪个地方,他并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韩信此时在下邳。

他也知道项梁项羽要起兵造反,但会稽郡太过遥远,而且说不定你起兵去会稽,项梁等人早就跑路了呢。

言归正传...

章节叹了一口气,转过身扶起王贲。

语重心长说:“将军不必担忧,这些时日我与殿下身边,感触颇深。

六月至南郡,遇飞贼半夜突袭,谁料殿下料事如神,提前知晓,骑马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