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关中粮食,养活大秦所有子民

这个时代,粮食产量低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实,但凡能提高一亩地的产量,那将是巨大的变革啊。

(《秦律·仓律》中记载:“种:稻、麻亩用二斗大半斗,禾、麦一斗,黍、答亩大半斗,菽亩半斗”

就是说,水稻和麻每亩用两斗再加2/3斗种子。谷子和麦子每亩用一斗种子。小豆每亩用2/3斗种子。大豆每亩用半斗种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再简单说一下,秦朝的一亩跟现在相差不大。)

(当时一石粮食大约是现在的30公斤左右。关中地区粟的亩产大约是现在的131斤。我国解放时期,精耕细作,无化肥的北方小米亩产也才大约300斤。所以合理规划耕种,秦朝关中其实也能接近这个产量。)

(秦简说:系城担舂,公食当贵者,担30钱。但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粮食是不可以私人买卖的,又因盗贼猖獗,导致粮价暴涨,甚至能买到一千五左右一石粮食。)

以上我说的这些数据,是根据时代背景大约估算再查的,毕竟史记不是万能的,要是那个时候的粮食产量那么高的话,也不至这么点人还吃不饱了。

至于关中地区有多大,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八百里秦川”吧,东西长约360公里,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秦灭六国正是靠大兴水利和大量粮食。

言归正传....

群臣也惊叹于桥松竟能说出如此诸多的好处,他们纷纷低头琢磨起来,开始算如果按照桥松的话,那么仅关中地区一年能收获多少粮食呢。

桥松看见群臣抓耳挠腮的掰着手指头,这可把他看笑了。

哎,谁叫你们不好好学习算术的呢,这就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别算了,我已经算好了,听好了。

就拿我们关中平原来说,一年一季,精耕细作,年底能收获76.76万万斤。(现代我国全国1.3万亿。)

一家五口,每天劳作,吃饱饭的话,总共10斤。(这个斤我是按照现代体力劳动者一天吃多少算的,跟秦朝的斤不一样,剧情需要,就别纠结了。)

目前大秦有2000万人左右,就光靠我们关中的粮食,够大秦所有子民吃38天!”

“此话当真!”嬴高唰的一下站了起来,高声向桥松问道。

此时他脸上无比震惊,刚才他也在算有多少粮食,可奈何很多数据都是模糊的,比如说国土面积,每亩产量多少,他一个悠哉的皇子,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陛下,儿臣不敢妄言,只要严格按照我的办法耕种,不说完全达到刚才的数字,但也相差不多!”

群臣也激动的说:

“要是真如是如此,那我大秦何愁粮食!”

“五口人每天吃10斤粮食,怕不是人人都是地主?”

“此法听着有理,但就是不知道是何种耕种方法能有如此惊人产量。”

“对啊,殿下你还没说是什么耕种方法呢。”

群臣叽叽喳喳的询问,这时范朋才抬起头,一脸兴奋,他对于粮食的管理不说有多优秀,但对于每个地方的粮食产量心里还是有数的。

“殿下,臣刚才推算许久,如果按照理想情况,加上您的提高产量的耕种方法,关中地区确实能有您刚才说的产量,我也经常去各地考察,所以我敢肯定,只要殿下您的耕种方法有效,不再有战乱和大兴徭役,我敢保证,绝对能做到!”

霍~这还有啥好说的,人家治粟内史都发话了,我们还能不信吗?

要说太子刚才的话确实有些骇人听闻,让人觉得太不真实了。

但治粟内史都说这计策可行,那么也就大差不差了。

人家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你还能不信?

桥松轻松一笑,看来还是有头脑聪明的人啊。也不完全都是废物嘛。

“范内史,此言不可儿戏啊!”

“对啊范内史,你可不能为了附和太子殿下而撒谎啊。”

范朋一脸温怒,你这一群群的呆子,老子专门干这个的,还质疑我?

“放心,我范朋心里自然是有数的,各位同僚大可放心。”

这下,大臣们才彻底的相信了,如果能让粮食产量增长这么多,那土地国有化也没啥问题。

“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对了,那我就把我的耕作方法给大家看看。张六,每人一张纸。”

张六闻言:“好嘞殿下。”

说罢,张六和身边的一众小宦官快速的把纸张发到每个大臣的手里。

“嘶~这!”

“嗟乎!这种耕种真的能增加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