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露露语气没什么变化,阐述着一件事实:“算科太简单了,不想就这么拿个算科状元,我想试一试其他几科。”
这名读书人有些心梗。
这就是正阳公妹妹吗?他们要是在算科上有那种本事,怎么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巴不得拿一个算科状元风光起来。
也对…他们要是有这样的一个哥哥,自然也会有这么大的追求。
就像当初韩瑗那样。
要是不好好读书,在科举上拿一个好名次,那他就只能回家继承那个颍川县公的爵位,当一个平平无奇的举荐之官了。
这名读书人的心情,忽然就变差了许多。
参加的人变多了,但朝廷那边审批卷子的速度却并没有变慢,反倒是快了不少——翰林院那边多的就是人手。
科举放榜,贴在朱雀门前。
同福学社的人依旧占据了有利地形,站在门下,仰头看着榜单。
最中间的位置,自然是尹露露的,李治沾了他的光,也跟在了尹露露身后。
尹露露面无表情,但握紧的手,还是暴露了她的心情,还是有些紧张的,她踮起脚尖,看了过去。
首先是…秀才科。
状元依旧是同福学社的人,但并不是刘景先他们,而是一名叫做贾统的读书人,倒也是实至名归,尹露露向他请教过不少问题。
榜眼也是同福学社的,依旧不是刘景先他们两个伙计,而是一名叫做张业祖的读书人,在学社那边,公认学识还在贾统之上。
不过科举这种东西……运气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
探花就不是同福学社的了,而是…一位姓李的读书人,看样子还不是赵郡李氏的,而是从被分了家的陇西李氏里流落出来的。
秀才榜共有二十七人,但上面没有尹露露和李治的名字。
尹露露叹了口气,但对这个结果并不感到意外。
她接着看向明经榜,上榜六十人,但依旧是没有她的名字、也没有李治的名字。
直到明法榜,第五十七名,距离落榜仅仅只有三名之差,尹露露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让她心里咯噔一下。
上榜了,但…就这种名次,反倒是让尹露露更难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