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后1011秒(104年),温度约为105开尔文,物质期。
在宇宙早期历史中,光主宰着各能量形式。
随着宇宙膨胀,电磁辐射的波长被拉长,相应光子能量也跟着减小。辐射能量密度与尺度(R)和体积(4πR3/3)的乘积成反比例减小,即安1/R4减小,而物质的能量密度只是简单地与体积成1/R3反比例减小。
一万年后,物质密度追上辐射密度且超越它,从那时起,宇宙和它的动力学开始为物质所主导……”
“大爆炸后30万年后:约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量子真空在暴涨期达到全盛,之后便以暗能量的形式弥漫于全宇宙,且随着物质和辐射密度迅速减小,暗能量越来越明显。
暗能量可能占据宇宙总能量密度的2/3,从而推动了宇宙加速膨胀……”
“膨胀空间理论……”
“视界……”
“微波辐射……”
“氦丰度……”
“南极是地球上观测微波背景辐射的最佳地点之一……”
“物理上把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点称为奇点,空间和时间具有无限曲率的一点,空间和时间在该处完结。爱因斯坦曾在广义相对论中预言奇点将会发生,但由于理论在该处失效,所以不能描述在奇点处会发生什么……”
“宇宙的边界条件就是宇宙没有边界……
微观粒子具有类似波的性质,这种粒子的状态就是所谓的“波函数”,利用波函数可以表示坍缩成极其微小的宇宙整体……”
“何为宇宙边界?”
“……”
报社内,
张宁珊抱着文章啃了半天,
愣是没看懂一个词。
但心里却无比的震惊,
程治国这是剑指宇宙的起源和终结?
而且如此言之凿凿,
到底是谁给了他这么大的勇气?
又看了一好一会儿,依旧看不懂,张宁珊站起身找到主编,想要询问他。
主编同样抱着一本《物理学报》,似乎感受到她的到来,头也不抬的说道:“别问我,我也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