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商议完了扬州事宜之后,曹爽沉吟了半晌,心中思绪万千,本来先前台阁之中还有裴潜裴文行担任尚书令,自己本不必急躁,可前几日裴潜老父去世,因此不得不辞官丁忧守孝,这一变故,让原本就缺少人手的曹爽有些措手不及,无论是按资历,还是名望,担任了多年度支尚书的司马孚都是尚书令的最佳人选。
曹爽虽然也想安排自己的亲信李丰,但奈何李丰刚刚升任尚书左仆射,根基名望都颇为不足,且尚书台中尽数都是司马家的门生党羽,自己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才让司马家的人钻了空子。
如今尚书台由司马孚总领,下分五曹:‘吏曹’掌文官选举、‘左民’掌户籍赋税、‘客曹’掌外交、‘五兵’掌兵事、‘度支’掌国库用度。而这分别掌管五曹的五个尚书,却无一不是司马家的人。自己虽然也安排了许允、崔赞、卫烈、陈本、仲长灵等人为尚书郎,但他们不仅无法与几个尚书上官抗衡,还要与陈骞、卫瓘、贾充、杜预等依附于司马氏的尚书郎相争。因此,这尚书台的权力,自己目前处于完败之地。如此一来,曹爽自然再也不敢耽搁,他终于还是表露出了心中想要早日控制台阁的想法:
“依孤之见,如今以孤大将军幕府群英之力,完全有能力独自处理天下政务,根本不需要依赖司马太傅。只不过,如今尚书台被太傅牢牢把控着,尚书令以及那几位尚书全都是司马一党的人,朝中事务要么被尚书台直接送往太傅府处理,要么就是送到宫中中书省让刘放、孙资二人处理,我们根本插不上手,这可该如何是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之中,最得曹爽看重的,还是那留着一撮山羊胡须的丁谧丁彦靖,他思虑了片刻之后,端坐席上,侃侃言道:
“大将军莫要灰心,还请大将军听卑职缓缓道来。”丁谧朝曹爽一拜,继续言道:“大将军已然掌控了大部分的宫城禁卫,又有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之权,‘五兵’一曹虽然具体掌握兵马调度之权,但以大将军之威势,无论兵曹尚书是何人,都无法阻挠大将军的指令。因此兵曹之权,暂时不必忧心。至于度支,虽掌握国库财权,但大司农却可分其权柄,因此我们倒是可以剑走偏锋,直接掌握大司农一职,度支一曹,也可暂时不去理会。”
丁谧的话,曹爽心中深以为然。如今自己最为窘迫的,便是手下可用之人不多,且都资历不高,因此诸多官缺,自己根本不可能一一掌控,如若能够抓住部分重要职务缺口,那对自己而言自然会节省不少人力。
丁谧见曹爽点了点头,于是继续言道:
“由此观之,对我们而言,如今五曹之中,以掌握文官选举的吏曹、以及掌户籍赋税的左民最为重要,掌外交之客曹,则又次之。换言之,如今大将军想要掌握台阁,只需控制吏曹、左民、客曹三部,就可以了!”
“妙,大妙,彦靖言之有理!”
曹爽听了丁谧一席话,胸中顿时豁然开朗,他不禁拊掌点头笑道:
“可是话虽如此,如今孤的幕府之中,除了诸君之外,人手颇显不足。这些位置,该找何人填补才是呢?”
“大将军勿忧。”这时,新近来到曹爽麾下的幕府长史邓飏起身开口了:“臣这里倒是有几个人选,可以推荐给大将军。”
“哦?玄茂有何良策?”曹爽望着眼前这位略显阴鸷的中年幕僚,眼中充满了期待。
这邓飏,字玄茂,乃是南阳新野人氏,前朝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高密侯邓禹之后。
明皇帝时,此人曾先后任过尚书郎,洛阳令,中郎,中书郎等颇有前途的要职。曹爽彼时便和这邓飏有几分交情。可惜邓飏后因涉及了太和年间的“浮华案”,被先帝免官,下诏永不录用。
如今曹爽成为辅政大臣,邓飏这才翻了身,当上了大将军长史。
邓飏为人颇是贪财好色。坊间传言,他曾与一名叫臧艾之人商议,只要对方将其父亲的美貌小妾送与自己,自己便会为臧艾授一官职。此事虽见不得光,但正所谓坏事传千里,纸包不住火,所以京师市井间,尽皆给邓飏起了个不短的诨名:“以官易妇邓玄茂。”
不过邓飏好色归好色,才能倒也不差,这也是他得到曹爽看重的原因。如今,在这大将军幕府中,他的地位则仅次于丁谧一人而已。
邓飏向曹爽一揖到地,俯首言道:
“启禀大将军,当年先帝在世时,卑职与几位好友皆任职郎官,而又时常相聚于黄公酒垆,互相品评标榜,先帝一向忌讳群臣结党,因此对我们心生厌恶,弃之不用。如今卑职幸蒙大将军赏识,得以任职幕府,可是昔日诸位好友却还赋闲在家,无所事事,实在可惜。如大将军有意,臣愿为大将军举荐这几位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