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此子有野心,承守真并不排斥,读书人若是没有野心何必入了官场这黑漆漆的染缸,只要是这野心是愿做事、能做事、做好事的就该用、敢用、能用甚至大用!多少才俊在煎熬中要么浑浑噩噩蹉跎岁月,要么沉沦苟且同流合污,只要能坚持本心,不甘堕落,已是难能可贵。

承守真若是十年前是看不起此等存心攀附之人,但是自己的宦海沉浮已经让他看到当年几人若不是先帝呵护,早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场。为官者,不惜身,但是若是毫无价值的自我毁灭那是不忠不智的匹夫。子庚相公这些年背负了天下怨怼诽谤,为何不退一步?只因他是当年新政干将能在朝廷执政的唯一孑遗,若是为了声名退去,新政才是真正的于世间泯灭了。承守真对于子庚相公从最开始的不解、怒视到理解乃至心悦诚服,也是坚定了此次回朝的目标。新政不能不行,新政必须有仁人志士共谋之。

“便依元知县的安排,丹阳乃是大府,千头万绪为官不易,前事波折也是情有可原,难得你等能尽心任事。人常道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何也?公道自在人心也。”

元知县闻言一愣,没想到严肃的承公竟能说出这些话来宽慰指点自己,面目因激动不禁有些涨红。

看着知县的神态,承守真知道此子于官场也堪称璞玉了。

“那县尉是什么出身?”

“此县尉姓由,名希古,字慕远,乃是温海西路南壁人士,乃是天圣五年中进士第。”

“哦,你二人岂非同科?”

“正是,下官乃天圣二年初试获“赐同学究出身”未受,于天圣五年,再试才侥幸登进士甲科,由县尉乃一试而跃龙门,其才学实在下官之上。”

承守真不由又高看此人一眼,即便是科举同科,当着上官推崇下属,实在是有智慧胸怀之人。

“既然是同科,怎么这两年才得差遣?”

“由县尉的恩师乃是和靖先生,天圣五年八月和靖先生与游远讲学中溘然长逝,由县尉因师丧而退守了一年,之后选官不免周折蹉跎,屈就此地。”

承守真明白了三点。这和靖先生也是名满天下,大肇有名的放客隐士,堪与宗放齐名,大肇八散仙之一,其人通晓经史百家。性孤高自好,甘于恬淡,避趋荣利,只以湖山为伴,结庐于两衢路的武林湖畔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和靖先生见鹤必棹舟归来。其余隐士或有邀名之人,然和靖先生却是发乎于内心,甘于孤寂,衷情山水的。此人诗画独领时韵,书文别具风格,虽为闻人而孤远,别称谪仙且独行,承守真初闻此人去世,也是以未能当面一晤而遗憾,未想此间的县尉竟是其人弟子,那做出退任守孝之举,也是应当之举,概因非旷达赤子不能入和靖先生法眼。

听这知县如此推崇的并非他的名号,而是此人的本事,尤其是刑名上面更有所长,承守真但有些急切见到他了。大肇才子能士何其多,若是不得门径而埋没,岂非可惜。承守真目光闪烁,当看到芦颂与宗淑等人,更是感怀。所谓隐士放客真的是甘于老于林下吗?大多不过是因时局而绝了入仕之念罢了,但若是真的看破俗尘,又何必精心培养后来者?如宗放者,教育子弟,培化后辈,一代代才子佳人前仆后继,所为者何也?所谓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国无内忧外患,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男女安居乐业者,若能为此,百死而无憾矣。

日光金飒平明,预示着未知的新一天正式开始。

太丘县城最初乃是宇朝时的陵邑。

尨山附近是中宇朝帝王陵寝所在,陪葬君王的文武名臣众多,为了四季时节祭祀方便以及平日里的修缮保全,因此建立陵邑制度,尨山南北诸多县城、乡里皆是陵邑发展而来,譬如蓼谷县也是如此,只是蓼谷县乃是帝陵陪邑,而太丘县乃是东道奉祭所起。

宇朝时陵邑居民多为四方豪强迫迁至此,继续有陪葬群臣的族人陆续迁入,迭至宇朝内乱,后宇朝西迁,许多陵邑也是人民动荡,人口流失。直到大肇朝廷稳固,百业振兴,三代以来风调雨顺,政治清明,人口大为恢复,甚至由各国返迁人丁也不在少数。

太丘县即是得惠于此,且太丘县并非是南北商路枢纽,以林渔耕桑为主业,更需人丁增长。因此元知县上任以来,以开辟荒地鼓励农耕,于山林中辟地广植桑麻以利民生,又鼓励兴修水利渠道,借着山势还请了安抚司和府衙的批示,兴修了水利磨坊和水碓。这元知县是个做事之人,若不是承公遇刺,此人还带着矿老、石工寻址开矿,准备发掘山中铜铅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