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大肇国信清虚宗,大晟国膺玉虚宗,大綦国宗太虚宗,还有西陆后宇朝国教冲虚宗。冲虚宗其实便是道门本源,乃是宇朝式微,三国帝室也要为本朝法统溯本清源,虽然与后宇朝会盟解决了国纲,但是民心向背则必须建立自己的宗法体系,至于宗教信仰自然要各成一家。
大肇清虚宗作为道门四方之一,虽然独立发展不过一个甲子,却也在大肇开国以来,逐渐开枝散叶。大致分作两个体系,一个乃是受到大肇帝室历代帝王敕封又或者是帝王贵胄寄身修行的宗派,一个乃是根植民间,民间信众广泛,仕宦豪商倾力赞助的宗派,这两者其实很难严格区分,只能说有所侧重。
再结合宗派渊源,便大致按着地域及师承分为六山九洞十八福地。
分别是,
西昆仑别称终南,三元集真洞,雾谷集真观、东明峰云庐;玉柱洞,圭峰太乙宫。总领西岭三山五十九宫观。
东青丘别称岱岳,明玄洞,长清洲蓬莱院,金鳌岛万仙楼,海云洲玉清宫。总领东岱六妙三十三宫观。
内丹穴别称镇司,观真洞,南天门太清宫,云途云极观,梦谷清虚宫。总领君岩八岭六十一宫观。
北堂庭别称白岳,玄天洞,天上天太素宫,小壶天中和观,天柱山太微院。总领白岳九真岩四十三宫观。
南天虞别称巫山,净坛集仙洞,瑶台集仙观,文峰凌云观;总仙洞,望霞峰凝真观。总领巫山十二峰二十九宫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天台别称玄岳,玄元洞,中天门清虚宫,丹台复真观;紫玄洞,紫岩太晖观。总领当峹七十二峰百二宫观。
东京城及京畿有合计一百八十一宫观,大肇君王敕封都上清昭灵宫总领,而都上清昭灵宫的十方丛林,皆从六山拔擢任用。
其中三元集真洞与净坛集仙洞乃是天下十大洞天之二。其余七个位列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之中,所谓六山便是清虚宗六宗门,各有三处总院,合计十八总院,便是六宗门下十八支派,也跻身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中。
大肇清虚宗,六大宗门,十八总院,共领五百八分院,受箓开坛法师约六千人;传度持牒弟子约九万人;系帐童行约十二万人。
宗三郎与风鸣这些师兄弟便是传度持牒弟子,只有受了法箓,名登天曹,才是有了神职的法师,才有承继道统,发扬道法,弘扬宗派的资格。而系帐童行便是研习道法的俗家童子,每年一选一汰,选的乃是十岁以上童男女,汰的乃是过了十八岁而不得传度的,这个淘汰率极高,百中取二而已。
由于朝廷与宗门皆管理严密,制度整齐,因此清虚宗凡持牒弟子以上皆传承有序,不仅各自师门有专人专档,便是朝廷祠部也有存档。
因此这老倌儿,提起乃是西昆仑的高道,难免想问个清楚。
“是哪个,莫说我,便是我那师父也是听别人说来,但是那老道的同门师兄却是了不得人物,”
“哦,说来听听。”
“便是活神仙扶摇子啊,太宗封了白云先生,宣宗让他做了西昆仑上清派的掌教,这般人物的师弟想来也不是凡人。”
宗三郎闻言一怔,这位师叔祖他也是从父亲口中略有耳闻,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知之甚少,其实师父他老人家反而与这位师叔祖更熟悉些,因为师祖扶摇子的性子是要么闭关不问世事,要么游方天下,除非自己现身,别人也轻易寻不到他。
而父亲则在师祖古稀之后,便陪伴其左右行走在外,师父倒是与师叔祖常常待在集真观。据父亲说师父一身的本事大半都是师叔祖亲传的,一来他二人投缘,二来师叔祖即无子女也不收徒,因此他二人更似师徒,更胜父子,可是自己从未听师父谈起过这位师叔祖。
再听到师叔祖的事迹,反而是外人提起。
听这老倌儿讲来,才大概明白了丹阳府如今的格局已经在师叔祖的设计下,完全不同宇朝时。不仅放弃了原来西内城东外城的格局,还将原来基本坐北朝南的正子午方向,调整为如今乾巽位。
以三郎粗疏堪舆之术来看,如此一来,乾山巽门,算是吉位,但是也是把魏巍皇都的命格降为寻常人家了,面前有丹溪北去,左手乃是平陆,右手则为群山,便是将坐享富贵的紫微星君硬生生换做了辅佐主公的家臣,为会稽山南边的京城遮风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