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小强子你最近饭量好像特别大啊,要不再去熬一锅粥,缝补、缝补。
老爹开心的打趣自己的大儿子。
妈就在边上笑着看自己的两个儿子,自从孩子爹生了这个急病后,原本健壮的身子好像一下子就垮了下来,现在家里家外都是这两个年岁不大的孩子在打理。
夫妻两人都没想到十亩地的粮食竟然被这两个小子都给弄了回家。
心疼,舍不得。
爹没能熬过腊月。
疼痛将一个高大健壮的汉子折磨成一个驼背瘦干的样子,原本合身的衣服都显得宽大且长。
开春过后,咳疾发展到咳血的妈妈,最终也放开了死死握住俩兄弟的双手。
在周围邻居和家族长辈们帮助下,兄弟俩将妈和爹合葬在自家地里。来帮忙的人比爹下葬时候少了好多。
六亩地,收麦四石,五百斤,四个麻包就堆进家里。小强子看着所剩无几的稻谷和四麻包小麦又看了一眼满是收获喜悦的弟弟,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去年冬天小强子找到陈管家,用四亩水田换了三十八块大洋,爹妈吃的药一直没敢断过。
夫妻俩只用了两口比较厚实的棺材,一辈子就这么被埋进了田土里。
收粮时节,小强子给陈管家家里送去自己摸来的几个老甲鱼,求一份扛麻包的活计,毕竟陈家给工钱还管饭。
陈管家本来不想答应杨大家的大小子干这种苦力活。还没满十四岁的年纪,虽然身高不比自己低,但是力气应该没长成呐。乡里乡亲的,让本村小孩子干苦力陈家丢不起这个人。
小强子央求陈管家让自己试试,最终陈管家还是没能磨过这个小家伙,不答应不行啊,自己管着一大摊子事情,要收几万亩的粮食入库多忙啊!小强子就一直跟在身边,骂也不是,撵也不是,最后还是大小两人口头签了一个君子协定:身体受不住绝对不生扛,不能连累陈家名声,如果干活不行也不要钱,自己走人。
陈庄大街被挤得满满当当,骡车,马队,独轮车,大街上堆得高高的麻包一眼望不到头,都得运进陈家粮仓。
每年陈家收夏秋两季粮,来陈庄送粮的人多,找活的人更多。陈家不亏待干苦力的,陈庄大街两边任何一家店铺,不论是布店,卖鱼的,卖肉的,豆腐铺子,粮铺子…….不管是不是陈家产业,都烧一大锅开水,放茶叶!来送粮的,干活的,都可以随意取用,茶水炭火钱有陈家结算。
陈庄的陈家家塾这几天是不上课的,碾坊也会暂停。庄子里几十家的婆娘在二十几亩大小的场坪上忙前忙后,发面,洗菜、切菜,洗碗。热气腾腾的蒸馒头,烧菜汤的汤锅里还有大肉块沉浮。
小主,
陈管家看着小强子一手将一个一百四十斤左右的麻包甩上肩头,另外一手将一个麻包拎起来夹在腋下,大步走向库房,最终动了动嘴,没说话。
懂事早的孩子好像都会吃苦。
打饭的婆娘特意往碗里捞了大块肥肉,拿了两个半尺长的黑面卷子塞进这本村孩子的手里。打饭间隙扫了一眼蹲在私塾窗下大口吃饭、喝汤的孩子。自己家里的那个儿子今天不上私塾,在外面和小伙伴疯玩呢,之前都是跟在这个吃饭的孩子后面的。
小强子吃完两个卷子又去排队,吃了五个卷子,三碗汤,这还是半年多来第一次真的吃饱饭。
两个麻包一个铜板,小强子干了五个时辰。
陈管家拿出一个银洋放进小强子手里:明天还来么?
陈管家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