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倭寇作乱

“老五,你知不知道刘伯温已经第三次上奏说是要请辞了,古人三请三辞视为尊重,这次他请辞留在应天,并不是回归青田,这件事你怎么看?”

“答应呗,他已经六十五岁了,算起来已经是高寿了。”

明朝人均寿命才四十岁,六十五岁,花甲之年确实算高寿了。

“刘伯温给了你小子什么好处让你这么为他说话,估计他给不出一个能让你满意的价格。”

朱林一愣,看来锦衣卫已经把刘伯温见过他的事秘密报告给了朱元璋。

“父皇果然是明察秋毫,但是刘伯温并没有花钱,他也没钱,只是年纪大了想要退休…符合朝廷规制…”

“什么规制?”

“父皇你忙了吗?早在提出官员退休政策的时候,六十岁以上便可以退休,居住在应天之中,官位高的官员还可以赏赐住宅。”

“哪有的事?为什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因为打这个政策颁布还从来没有实施过?”

“什么?为什么没有实施过?”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官员能安稳的活到六十岁,还没被你杀掉。”

“呃…”朱元璋无言以对,他有些尴尬,仔细一想,确实也是。

听到朱林如此直说,不由得也简单的反思了一下,难道在他手里的官员真的都难以活到六十岁,难以善终吗?

然后他扪心自问自己没有任何的错,都是那些官员的错,都是他们贪赃枉法才让他不得不痛下杀手。

“父皇多说无益,现在就说让刘伯温辞官的事,他已经老了,而且这一辈子魏大明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您记得诸葛亮吗?他和刘备也不妨是一段佳话,您要是让刘伯温颐养天年,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那老小子太过清高,总是不把咱放在眼里,咱就不想让他好过,重要的是朝堂上还离不开他,现在官员已经有了结党的意思,它代表的浙东文官集团和淮西勋贵集团斗争不断,只有他能够调和。”

“还记得杨宪当政的那个时候,他锋芒毕露,带领着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斗的那叫个天昏地暗。”

“他们这群混蛋,为了争权夺利,无所不用其极,居然敢欺上瞒下,那个杨宪在扬州实行苛政欺民害民,居然敢蒙骗于咱用买来的稻穗,说是责任田的祥瑞。”

“结果呢?胡惟庸那群狗东西,明明知道杨宪是个什么样的人,故意不点破,让咱在他们面前大夸特夸杨宪,估计他们在那时候心里不知道怎么嘲笑咱,变着法的让咱在百官面前出丑。”

“被人蒙在鼓里的感觉不好受啊,咱最痛恨这样的人,杨宪固然该死,但是胡惟庸他们就没有错吗?任由杨宪欺瞒咱。”

虽然咱当时痛恨他们,后来细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上就是杨宪和胡惟庸结党营私想要争权夺利。

“我不明白这些官员是不是有病,好好的为咱办事不行吗?非要像葫芦里的蛐蛐一样斗来斗去,无聊至极,可笑至极。”

“所以您发现只要刘伯温统领着浙东文官集团,便可以有效的防止党争的加剧,因此才要将刘伯温一直留在朝堂之中。”

“刘伯温即可以制衡胡惟庸,也可以将党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我外人当了浙东文官集团的首领,那么两党之间的矛盾会变得日益尖锐,甚至是爆发。”朱元璋说出了最真实的原因。

“父皇,你这么想,让刘伯温先休息个半年,他将儿子推到了前面,所有人都知道刘琏背后是刘伯温,而胡惟庸也拿不准刘伯温是不是像李善长一样假意退休,因此情况也不会恶化,反而会因为危险隐于暗处,让胡惟庸更加的不敢轻举妄动。”

“我找人给刘伯温看过他的身体,确实不好,你就先让他退下来休息休息,也可以培养培养刘伯温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