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秉孙并没有着急回答,目光转向了莫如深:“久闻莫大人破案无数,屡立奇功,宋某想见识一下。”
莫如深本来不想与他纠缠,但听了他刚才的话,便知他话里有话。
罗红缨很不高兴:“你说见识就见识,你把我们当江湖艺人了吗?真是岂有此理!”
宋秉孙看看罗红缨说:“想必这位是红缨姑娘!”
三个人更吃惊了。要说他知道莫如深的名字,这并不令人惊奇,连罗红缨都知道,这完全出乎三个人意料之外了。
宋秉孙并没有在意他们惊讶的表情,继续说:“彭捕头和红缨姑娘不必担心,宋某是友非敌,只是好奇莫大人的名声。”
彭超和罗红缨完全惊呆了,他还知道彭超。
莫如深心里倒是越来越明白了:“在梅州,认识我,还知道彭超和罗红缨的只有一人。”
宋秉孙笑而不语,等着莫如深的答案。
彭超和罗红缨异口同声道:“何人?”
莫如深微笑着说:“这家伙我没去找他,他倒派人找我来了。”
罗红缨着急了,摇着莫如深的胳膊说:“深哥,到底是谁?你倒是说呀!”
莫如深看看彭超和罗红缨说:“这个人你们都认识。”
彭超问:“我认识?到底是谁?”
莫如深慢慢地说:“这个人时常与我绊嘴,专司验死验伤之事,离开我们不到一年。”
罗红缨恍然大悟:“邹子龙!”
彭超觉得难以置信:“你是说老邹?”
莫如深说:“从庐州回到京城时,我接到了邹子龙的来信。他已经任职梅州辖下宽城县县尉,此来梅州我本想安排停当,便去看他的。”
莫如深转向了宋秉孙:“足下是否认识邹子龙?”
宋秉孙竖起大指:“莫大人果然不凡,关于你们的事情是从邹子龙口中得知的。然而宋某此来,并非受邹子龙所托,而是另有其人。”这又在莫如深意料之外。
宋秉孙一侧身,伸手说:“莫大人,先到亭中坐下,我们慢慢叙谈。”
彭超和罗红缨知道他没有恶意,心里倒是放松了。三个人走进了亭中,坐下了。
宋秉孙也坐下了,拿起了身旁的一个蓝布包,递给了莫如深说:“莫大人看过此物,便可明白其中缘由了。”
莫如深接过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里面是一本书和一封信。看到书名的一刹那,莫如深非常惊喜。
书是新的,上面赫然写着几个隶书体的文字:洗冤集录。
莫如深站了起来,很激动地说:“宋大人的《洗冤集录》终于成书了,真是可喜可贺!”
宋秉孙微笑道:“这本书是家父特意送给你的,他希望你认真阅读,不要错漏任何细节。”
“什么?家父?”莫如深突然明白了,“你是宋大人的公子?”
宋秉孙说:“正是。两位家兄已经入仕,家父膝前只剩下宋某。”
莫如深急忙起身重新施礼:“失敬,失敬!原来是宋三公子。”
宋秉孙还礼后,两人重新坐下。
宋秉孙说:“《洗冤集录》成书后,家父急于让莫大人一阅。如不是莫大人到广南东路上任,书便捎到京城了。”
莫如深迫不急待把书打开,里面是漂亮的楷书,印刷得非常清晰。然而在关键处有批注,看上去是后来手写的。
他明白了,非常感动。原来宋慈在个别可能晦涩难懂的地方作了批注,显然是专门为他作的注解。
莫如深感激不尽:“我与宋大人萍水相逢,拜宋大人如此厚赐,待如深将此间的事情料理得当后,一定去广州府拜见宋大人。”
宋秉孙摆手说:“家父还有一事相托,请莫大人看过之后,再作定夺。”说完,他指了一下那封信。
莫如深不敢怠慢,拿起信看了起来。他的表情逐渐严肃起来,不住地点头。
看完,莫如深对宋秉孙说:“请上复宋大人,如深记下了,一定竭尽全力。”
宋秉孙站起来说:“我已经在此地等候莫大人十日有余,家父卧病,宋某不敢耽搁,就此告辞。”
莫如深关切地问:“宋大人病了?”
宋秉孙说:“家父已年过花甲,仍勤奋公事,积劳成疾。此次若不是家父所托,宋某万不会离家。家兄入仕,宋某负有照顾之责,不可须臾离开。就此别过,事情完结后,莫大人若能到广州一聚,宋某感激不尽。”
莫如深急忙说:“事情完结后,我一定去看望宋大人,风雨不改!”
宋秉孙施礼道:“如此便谢过莫大人了。”
莫如深急忙还礼:“理应如此!宋大人如此器重如深,如深感激不尽!”
宋秉孙牵过拴在树上的马,翻身上马,疾驰而去了。
罗红缨好奇地问:“宋大人让你办什么事了?”
莫如深叹息道:“老邹出事了。”
彭超一惊:“邹子龙出什么事了?”
莫如深说:“我们先回城再说吧!”
按照惯例,莫如深先来到了州衙,拜见知州贾似诚。他知道贾似诚是贾似道的堂兄,虽然内心极其厌恶,还是要在面子上过得去。
小主,
莫如深知道自己给范东麟的家小通风报信,又包庇了刺杀贾似道的郑虎,因此绝不能在京城久留。
如今,他逃离京城到了梅州,却又不得不面对贾似诚。用刚出龙潭,又入虎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对于他来说,在梅州面对的不过是贾似诚一股势力,而在京城他不得不在多股势力的角逐中挣扎。
现在的结果至少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他也知道如果自己现在成了平民,便死无葬身之地了。
他不得不打起精神,与这些各怀鬼胎的人周旋。有时,他很怀念自己在京外当县尉和司理参军的日子了。
如果不是贾似道当年看中了自己,多次提拔,他不可能做了京官。如果不是做了京官,也不可能被皇上器重,做了大理寺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