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元呷了一口茶,说:“以卑职看来,要点有二。其一,请州衙协调,水步两军统一指挥,全力配合,围而歼之,避免迁延。其二,由徕南和徕北两地县衙侦知准确的消息,与水步两军配合,方可成功。”
莫如深点点头:“甚是有理,段县尉高见!”
段元说:“谢大人夸赞,卑职愧不敢当!”
莫如深还是不太理解:“既如此,为何一直不能肃清匪患?”
段元叹了一口气:“两方面的缺陷兼而有之,但没有准确的消息是最主要的。山匪本是当地百姓,消息灵通,易于隐蔽,实难肃清。遇到围剿,他们会过桥或乘船跑到河对岸,小鉴山的土匪会跑到徕北县,大鉴山的土匪会逃到徕南县。”
莫如深说:“原来如此。他们不是各自在自己的地盘活动吗?怎么会跑到对方的地盘上?”
段元说:“他们不在对方的地盘上做杀人越货的勾当。遇到危机时,反而会容许对方到自己的地盘逃避官府追剿,因此形成了互帮互助的态势。”
莫如深不由得点点头:“果然厉害。”
段元叹了一口气:“不仅如此,土匪每每预先得知消息,甚至预先撤退或设伏。我怀疑——算了,不说也罢。”
莫如深怔了一下:“段县尉的意思是官府中有人暗通土匪?”
段元摇摇头:“我不敢肯定,推测而已。朝廷派下来剿匪的官员经常是走走过场,少不得到酒肆青楼这些吃喝玩乐一番,剿匪多是不了了之。因而适才在青楼,老鸨认识卑职。”
莫如深点点头:“原来如此!”
段元好奇地问:“莫大人先到红袖楼查嫣红,又问起近日可有发生劫粮案件,之后又问起山匪,不知这些事情之间有何联系?”
莫如深说:“嫣红从良之后嫁给了信州人秦方,秦记米店的东家。一个月前,秦方外出贩米至今未归。所问之事皆与此案有关。”
段元说:“原来如此。”
莫如深突然想了那些可能帮忙运粮的农民,问:“贵县最近是否接到了大批人口失踪的案件?”
段元异常惊诧:“莫大人怎么知道?”
莫如深也是一惊:“真有此类案件?”
“是的。”段元说,“失踪的多是县郊附近的农民,一共有15人。”
莫如深问:“是否查问过他们的家属,他们是如何失踪的?”
段元说:“送粮。给信州一个粮商送粮,粮商出价比较高,唯一的要求是帮忙押送粮食。此后,再没有回来过。”
莫如深追问:“粮商可是秦方?”
“问过了,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他们不知道粮商的姓名。”段元回答道。
莫如深似乎想通了:“看来不幸被我言中了!粮商很可能是秦方,交易方式完全符合秦方的一贯作法。”
段元问:“莫非大人怀疑是土匪所为。”
莫如深点点头:“很有可能。试想一下,一支近20人的运粮队伍,如果不是大量土匪所为,他们如何控制这近20人。难道他们会自己把车赶走吗?”
段元明白了:“您是说土匪劫粮,并强迫农民把粮运回山寨。”
莫如深说:“这只是我的推断。需要探查一下,我明日返回州里,向知州大人禀报。你先不要轻举妄动,待知州大人有所决断后,我们再行动不迟。”
段元面露难色:“多年来,双鉴山匪患一直没有肃清,如今发生如此大案,事关重大,希望州里有所区处。”
莫如深说:“在下自会尽力而为。”
就寝之后,莫如深久久不能入睡,担心着罗红缨的安危。今夜,罗红缨要夜探秦记米店,莫如深希望她有所斩获并且平安归来。
让秦斌住入司理院本来就是莫如深的计策,是为欲擒故纵之计。莫如深推测只要没有秦斌在旁,沈氏必会有所行动。
夜入二更,罗红缨穿好夜行衣,从秦记米店后墙跳到院中,纵身跳上房顶,悄悄等待。
屋里,沈氏打发走了丫环,却毫无睡意,似乎在等什么人。
接近三更,一条黑影从后墙跳到院中,径直来到了沈氏的房门口,轻轻叩响了门。
沈氏一惊:“谁?”
来人回答:“红妹,是我。”
只听沈氏开了房门,那个人走了进去,然后听见了关门的声音。
罗红缨使了一招倒挂金钩,像一只蝙蝠似的用脚尖挂住房梁,手蘸唾液捅破窗户纸向里观看。
沈氏和一名男子坐在桌边,正在说话。
那名男子30多岁,宽额头,四方脸,中等身材,身板硬朗,留着三绺短胡须。罗红缨看得出来这个人有一定的功夫底子。
那名男子说:“红妹,我好久没来了。收到你传递的信息,我就匆匆赶来了。我真是想你!”说着,他拉住了沈氏的手。
沈氏推开他的手,说:“今天秦斌搬出去了,我才敢让丫环通知你来。”
他大大咧咧地说:“怕什么?要不是想要这间米店,我早就把他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氏斥责他:“你杀呀!你把秦斌杀了,他们兄弟都失踪了。别人不怀疑才怪呢?”
他说:“行了,听你的,我也就是说说而已。要不是我凑不够钱,何至于让秦方把你带到这儿来。我们是从小订过亲的,我不会放弃你。”
沈氏问:“秦方是不是还活着?”
他说:“还活着!”
沈氏急了:“他还活着,你知道我们有多危险吗?”
他不着急:“没事,你放心吧!秦方熟悉附近的稻米买卖,留着他,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稻米。对山寨有利,大哥不会让他死,当然他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