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更替,暑去秋来,共和6年(205年),凉州天水郡迎来了一场罕见的丰收。
丰收本是应该最为喜悦不过的事了,但天水人的脸上,无论是士族,农夫,工匠或是武卒,都看不到真正的快乐。
唯有这几年因为曹魏西征掠夺,大汉劝农重工,外加华府的军资器械、日常消费贸易而日渐富裕的商贾,才有真正的笑容。
这些商人走南闯北,串联东西,曹魏的大军打到哪里,他们就跟随到哪里,提供粮秣,收购战利品,已然成为曹魏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路途遥远,战乱频发,做这些事情也需要不俗的胆量与不弱的运气,大部分顶级士族子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于是这种富贵便向下逸散到了中层的头上。
整个大汉境内,凡是有门路的,都要挤破脑袋踏上这条西征的富裕之路。
天水郡冀县,功曹姜冏之家,夫人姜氏正在教授三岁的独子姜维识字背诗,姜氏念一首: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岁的姜维也奶声奶气地跟着念一首,没念几次,便已经熟读成诵,然后姜氏就开始握着姜维的手,抓着一支铅笔在纸上练字。
往日里,姜冏因为公务繁忙,白日里都不会在家,但今天姜冏因为宗族私塾一事,需要找夫人商量商量,所以干脆就回到家,正好撞破姜氏教子这一幕。
“夫人……这这这……为何要教维儿这些?被外人知道了我家夫人在传授简体字,少不了要在郡守面前参我一本……”
撞破这种见不得光的“丑事”,姜冏好似苦主一般不知所措,姜冏无论怎样,也想不到平日里贤惠淑良的妻子,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情,这要是传出去,让他姜冏以后怎么做人了?
姜氏也不慌张,只是让姜维一边玩去,姜维上前恭恭敬敬的对父亲行了一礼,便像出笼的鸟儿一样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