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张士诚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了,长江以北的地盘都被朱元璋给一口气吞掉了。
但张士诚不着急。
他依旧沉湎在安乐乡中无法自拔,即使他只剩下了苏杭地区,偏安一隅;即使朱元璋已经在来砍他的路上了。
关于最后的战略,朱元璋内部集团却出现了争执:到底是直捣黄龙,攻击张士诚的老巢平江(苏州),还是先攻杭州和周边地区。
大多数人,包括名将徐达常遇春,都认为应该直接攻击平江。
但朱元璋认为,应该先打杭州。
几十年后,已经继承皇位的朱允炆面临着类似的选择:是先对付恶霸头子朱棣,还是先对付恶霸小弟:其他藩王。
前文提到过,齐泰要先对付朱棣,而黄子澄要先对其他藩王下手。
最后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建议,先对其他藩王下手。最后的结局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这两件事看起来像,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在朱允炆时代,其他的藩王毕竟还是要听从于中央的,换句话说,你不管对谁动手,其他的藩王在名义上都是不能有所动作的。
既然如此,那么一步一步削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坚定朱老四造反的决心(看看其他藩王的下场)、给朱老四充足的造反准备时间(削藩不是小事)。
百害而无一利。
而朱元璋的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
朱元璋又一次展现了他的天才战略眼光。他认为如果直接攻击平江,张士诚在杭州的兵力一定来救,那么平江就会极难攻克,而先攻击杭州和其他地区,就能够剪除张士诚的羽翼,平江自然也会成为囊中之物。
“那攻击杭州,张士诚不来救吗?”常遇春忍不住地问道。
“刀不架在脖子上,张士诚是不会着急的。”朱元璋冷冷地说。
“我了解他。”
张士诚总想做自己的土财主,他希望朱元璋和陈友谅打来打去,不要来惹自己,自己也不会去主动招惹别人。
可他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一场残酷的游戏,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和元朝政府都是玩家,而最后获胜的人只能有一个,其他人的结局很简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