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砻

得知了砻的制作原理,钟原也就开始教导他们砻的制作了。

这个东西结构较为复杂,所用的材料也比较多。

一个用卯榫结构制作的底座,将砻的主体支撑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将一块块木板通过卯孔拼接起,外侧再箍上几圈竹篾将它们箍筋,用刨刀刮去表面不平整的地方。

同样的方法拼接出一块大木板,切割出大小合适的圆板,将它卡在圆桶小的底部。

这样就能得到一个木桶,调整圆的大小和木板高度,还能制作出木盆、木缸等等,甚至还能制作出用来泡澡的大木桶。

在木桶的底部开上两个小孔,一个在中心,将所有结构固定在一起,另一个在木桶的边缘,这里是出料的地方。

砻最为关键的部件就是研磨装置,它是类似石磨的物件,两个带有凹齿的圆柱一样。

一个竹篾编织好的圆桶,将它分割成两半,填上特制的泥土。

这是一种细筛过的黄土、切碎的松针以及石灰三者混合后的东西。

这东西结实耐用,粘合性强,比石头轻上不少,拉起来还减轻不少体力,也不易破碎稻米。

研磨的齿片就是一些竹片,将它与稻壳一起放放在陶锅中加热,等到稻壳炭化发黑时就能取出。

经过这个步骤的竹片干燥了不少,不仅更加坚硬,也更加耐磨,加大使用寿命。

混合好的泥土紧密的压在竹编里,将竹片沿着一个方向,密集的敲打进泥土中。

这时的竹片不够牢固,在它的上边还会覆盖上一层泥土,拿着一快木板垫在上面,使劲敲打,将泥土压实,也让竹齿保持在一个平面上。

用竹片敲打竹齿之间的间隙,将竹齿露出一些,最后再抹上一层浆糊,等到干涸后,就能得到一个和磨盘类似的物件。

这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了,上面的部分和这类似,只是有两个特殊的地方。

一是需要横穿上一根木梁,方便推磨,另一个就是需要在它上面开个孔洞,能够让稻谷进入两层竹齿的地方研磨就行。

将这些东西用一根轴安装在木桶的中间,砻盘和木桶之间留有几公分的距离,稻米从砻盘中间的下料口进入,在旋转过程中由于竹齿特殊的朝向,会将稻谷推向外面。

这几公分的宽度就是收集稻谷的地方,在这之间插上一个木板,旋转的时候带动木板旋转。

这时候,木桶底沿着边缘挖的孔就有了作用,它能将研磨过后的稻米沿着这个孔洞送到下方的容器里。

砻的整体结构就是这样,制作这个砻花了钟原三天的时间。

制作出来的砻十分的庞大,光是砻盘就有了一米的直径,这大大加快了研磨的速度,钟原都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这个砻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