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盘旋过程中,一圈绕得比一圈大一点,并且用手不停挤压,让整体保持均匀,让每一圈之间充分结合。
这时,前面的泥浆就派上了用处,它可以充当粘合剂的作用,将黏土条之间的缝隙更好贴合起来。
等到完全成型后,一个碗状的物体便出现了。
钟原小心的用泥浆粘在指腹上,轻轻的将陶器整个涂抹一遍。
这些泥浆可以将一些细微开裂处抹平,还可以进行最后的细微调整,确保做出来的陶器厚薄均匀,形状规整。
钟原将做好的陶器拿到洞穴平台处,找了一个位置阴干,让叶帮忙看管,避免被小孩子弄坏。
嘱咐好叶之后,十几步路回到小溪边,钟原让虎妞她们自己动手,尝试做这些陶器。
----------------------
几天过后的早晨,钟原来到洞穴外看着堆放在外面,占了小半个平台的陶器。
经过几天的努力,最初挖上来的黏土被消耗一空。
其中做的最多的就是陶碗,其次有四个脸盆大小的陶锅和两个半人高的陶缸。
陶锅两端有两个耳朵,方便端拿。
两个陶缸花的时间最多,因为体积太大,不能一次性做完。
为了避免它垮掉,只能边做边阴干,等到上一层做的阴干得差不多,能支撑起重量后才能做下一层。
钟原看着这些陶器,由于每一天做的是分开放置的,最开始的一堆陶器已经阴干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烧制了。
阴干的陶器呈现灰白色,可能是黏土处理得比较好,没太多的沙子,这些陶器只有极少数发生了开裂。
钟原将开裂的陶器放到一边,这些可以润湿后重新使用。
接下来步骤就是关键点了,能不能让部落从石器时代转换到陶器时代就靠这一步了。
只见平台中间赫然屹立着一座简易窑坑。
这几天趁着她们制作陶器,钟原指带着虎妞用泥巴和石头搭了一座窑坑。
窑坑整体是一个圆柱状,直径来到了一米多,高一米左右,上不封顶。
窑洞的内部,钟原用木棍裹挟着泥巴做了一个隔层。
这个隔层可以将木柴和陶器隔开,上方放入陶器,下方加木柴。
靠近地面的地方,开了一个大小合适的孔,这是用来加柴的地方。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