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我国朝之前的举人,可以直接补入仕途!”

“这个改良之后的举人,可以进入仕途否?”

董飏先小心翼翼问。

“不可以!”

朱慈烜毫不犹豫的说。

随即,他话锋一转,又道。

“当然,也不是彻底的不行!”

“举人们不能够参加我大明朝中枢发起的科考,入仕为官,但却可以,参加考试,入仕途为吏!”

这下,殿内所有人齐齐傻眼,朱慈烜也只好,跟他们耐心的解释起来。

“我大明朝这么大个国,如果只靠着几个进士,如何管的过来?仅仅靠着吏部名册上面,一品至九品的官员,如何够用?”

“衙门内可是需要不少人员办事的,这些人被称为吏,而这些个吏员嘛,往日里良莠不齐的,朕以为不妥。”

“我大明朝向来把官吏给分开,但在朕看来,这二者本就是一体,以后,进士可以直接为官,有品级的那种,而举人们,参加考试后,如果通过,可以为吏!”

“当然,这个吏也是有品级的,具体怎么办,日后再仔细的议,举人与秀才,都可以通过考试为吏,然后入朝为官!”

“当然,这里面有个限制,举人通过吏选,入朝为官,官位无圣上御批,或立有重大之功,也就是一县之长官!”

“而秀才嘛,入朝为官,其最高也就是吏员当中的上吏!”

朱慈烜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防止那些个考试成绩不合格,实在考不上进士的家伙,通过吏选入朝后,靠着家里的关系提拔到了一个高位。

此时,当朱慈烜洋洋洒洒的将自己对未来大明官制,及官员来源给说了个清楚明白后。

在场的所有大臣们,却都沉浸在他所说的这个改良当中。

久久不能够平静下来。

朱慈烜这个改良,好处在于,他并没有改变科举的制度的核心——考试!

科举制度的核心,就是俩字。

考试!

通过考试,来选拔出来人才。

这就是科举的核心所在。

理论上来说,这番改革,并没有触碰到天下读书人的核心利益。

甚至,朱慈烜还给出来了更多的好处。

嗯,以往全国的读书人,都只能够争那三年才取的几百个进士的位置。

现在好了。

大明朝不只招官。

还招吏!

不要觉得吏小啊!

大明朝的吏。

就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了!

对于那些个之前,考不中举人的秀才来说,现在他们至少,可以放下身份,去当一个吏员,让家人过上优渥的中产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