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商君书

朱祁镇看着曹鼐和户部侍郎陈循,兵部尚书邝埜开口道。

他们算是如今大明最核心中枢的臣子了,也是朱祁镇的左膀右臂。

几人闻言随即将目光投向曹鼐,他算是几人的之首。

曹鼐有些浑浊的眼神怔怔的盯着朱祁镇许久,才开口道:

“陛下所言我等岂会不知,然历朝历代皆废止其他取仕之途,陛下可知其缘由?”

“于国不稳!”

曹鼐年迈的声音缓缓响起。

于国不稳?大开民智能为朝廷提供多少仁人志士,怎会于国不稳,大明应该更加繁荣昌盛才是!

朱祁镇皱起眉头,不懂曹鼐话中的深意。

随即曹鼐继续开口道:

“陛下,臣等知您有雄才大略,有吞吐天地之志,海纳百川之心,然这件事臣还是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改革科举历代有之确实不错,然陛下可曾想过,科举取仕内容为何独独剩下四书五经了吗?”

“因为只有四书五经最易于朝廷驾驭这些士子啊!”

曹鼐摇了摇头开口道,这算是历朝历代秘而不宣的共识,如今被朱祁镇逼问,曹鼐极不愿意揭露这阴暗处。

四书五经真的能选出来什么人才吗?曹鼐不敢说一定选拔不出,但选拔出的天纵之才绝对极少。

四书五经更多的作用是用来控制人心,控制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不让这些读书人,有文化的人胡思乱想,从而祸乱天下。

毕竟四书五经的内容都是伦理纲常教人为善的内容,怎么学都没事,但其他的学科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渐渐的,科举的内容开始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禁锢。

毕竟官员这东西谁都干得了,不用什么技术含量,朝廷要的第一是忠诚,不是能力。

“陛下,一旦民智一开,那各地都将动荡不安,大好的局面又要一团糟啊!”

“商君书曾言驭民五术,一曰壹民:统一思想;二曰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三曰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暇顾及他事;

四曰辱民: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天生活于恐惧氛围;

五曰贫民:除却生存必须,剥夺余粮余财,人穷志短;”

“历朝历代无不出内儒外法之策,驭民五术也是历朝历代奉行的不二法门,陛下此举大开民智,大明江山社稷转眼就是一场浩劫啊!”

曹鼐开口道,他作为内阁首辅,对历朝历代研究的很是清楚,饱读历代治国之学,深知历朝历代的国策。

内儒外法是延续几千年的正统思想,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切实可行的方案,被历代奉为真理。

朱祁镇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一个不留心便会致使大明江山不稳。

朱祁镇静静听着,越听眉头皱的越深。

他原来一直以为曹鼐和几个大员是担心自己和孔府针锋相对起来闹出乱子,又或者是天下儒生造反,没想到几人担心的和朱祁镇完全不同。

曹鼐等人久为高官,对朝政看的更远,他们更担心的是朱祁镇此举对后世的影响。

朱祁镇想明白这一点不由淡然一笑:

“诸卿,你等说商君书为历代奉为真理,那我问问诸位商君书既如此之好,那秦国何在?汉唐何在?如此真理当为万古盛世,怎会化作史书中一笔重彩?”

朱祁镇的声音不大,但传到曹鼐等人耳中却如惊雷般炸响。

如果那些所谓的治国良言真为真理,那如今也不会出现改朝换代之事了。

朝代兴替不绝,历朝历代兴衰往替仿佛成了一个魔咒,难以打破三百年的国柞。

“这……”

几人嘴唇蠕动,但却无声音发出,被朱祁镇一句话怼的哑口无言。

每朝每代都言千秋万代,对陛下称呼也为万岁,都希望自己的朝代可以永远的传承下去,但事实却给了他们重重的一个嘴巴。

朱祁镇站起身来,继续开口道:

“根本没有能永远兴盛的朝代,朝代灭亡留下的只有一地狼藉以及遍地流民罢了,于天下未有寸功,这对苍生来说又是一场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