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太后孙氏的表现朱祁镇看来很是明事理,他亲征后顺理成章的接过了朝政大权,哪怕金英偶尔会禀报西厂探听到太后孙氏有点小动作,但这在朱祁镇看来都不算什么大事。
现在他已经大权在握,太后只要不和他对着干,朱祁镇愿意为她颐养天年。
现在朱祁镇听到太后驾崩消息根本难以置信。
要知道他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太后年不过四十,就算为国事操劳,但绝不至于如此之短命!
张益看着朱祁镇震怒的表情连忙跪在地上奉上了京师发来的密信。
小主,
“陛下请看,这是京师发来的密信!”
朱祁镇接过密信瞳孔一缩,信封上加盖着八百里加急印泥!
八百里加急,除了太后驾崩其余事情也用不到如此紧急!
朱祁镇打开信件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
“臣内阁首辅曹鼐叩问陛下圣躬安,正统十五年三月初六,夜半时分,皇宫火势骤起,自慈宁宫起颇有弥漫之势,火光映天,臣等惊骇莫名。皇城禁军匆匆赶往救火,然火情难控,慈宁宫是火起之地,难以扑救,臣等只能拼死救出太后,太后体虚,受火势荼毒至深,医官已无良策。朝中动荡,人心浮动,愿陛下早日返京,主持大局!”
“正统十五年三月初七于京师。”
朱祁镇看着手中的书信脸色阴沉如水,眼前的一切都说明太后孙氏真的出事了!
这字是曹鼐的没错,他和曹鼐在谨身殿相处时间不短,对曹鼐的字很是熟悉。
这封信写的也很是匆忙,不符合曹鼐的用词考究,只是精简的把整件事都做了完整的叙述。
“火起?皇宫重地怎么会有大火,还是从慈宁宫烧出来的……,难道是有刺客纵火?不,不对,皇宫刺客是万万进不去的。”
朱祁镇在心中不由自主盘算着这件事发生的因果,但此刻不是多想的时候,朱祁镇查验太后驾崩一事属实后毫不犹豫的开口道:
“拟旨,南直隶洪灾赈抚一事全权交由户部尚书张益主持,另由武备军锦衣卫协助,其余人等即刻启程返京!”
听到朱祁镇的口谕,金英连忙在一旁的案上拟成了圣旨。
这样张益才能名正言顺的辖制南直隶的抗洪赈抚。
朱祁镇看着张益轻声开口:
“张爱卿,事权轻重缓急,南直隶洪灾已平,赈济事宜就全权交给爱卿了!”
张益知道轻重,闻言连忙以头点地,郑重开口道:
“陛下放心,臣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朱祁镇点了点头,便转头看向了刚刚返回南京的杨真开口道:
“杨真,让船队即刻启程,朕随船队一同北上!”
“遵旨!”
杨真的船队是北上的不二方式,海船本就建造的坚固无比,加上各式军械,在水上没有人是杨真船队的对手!
而且更重要的是杨真船队携带的五十万石粮食,前几日朱骥在南京运送了一批粮食,暂时稳住了京师的粮价。
但是还远远不够,有了杨真宝船携带的粮食,整个京畿地区粮价也能得到平抑。
杨真和张益听到朱祁镇的命令后躬身一拜,便纷纷开始准备起来。
朱祁镇本人则拿着手中的密信开始怔怔出神起来。
虽然朱祁镇对孙氏并没有母子之情,但如今这副身躯却实实在在的和孙氏有着母亲之实。
太后孙氏的死让朱祁镇只觉一种伤感之意在心中弥漫。
宝船简单补充完物资后便扬帆起航,没在南京城待两天的朱祁镇又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宝船上,皇后钱氏听到太后孙氏去世的消息更是悲伤不已,哭晕了过去。
钱氏进宫早,又在后宫,和太后孙氏感情很是不错,听到太后驾崩的消息一时难以接受。
朱祁镇赶忙叫来了几名太医为钱氏调养身子,这才没出大碍。
……
京城外,运河边的港口京城的文武百官早就候在了河岸上等着朱祁镇返京。
太后孙氏的死因是皇宫起火,那夜冲天的火光照亮了半个京师,根本隐瞒不住。
虽然曹鼐下令封锁了消息,但是百官们都私底下讨论起来。
“不知宫中发生了何事,冲天的火光让黑夜都亮如白昼。”
“那可不,陛下南下赈灾抗洪都连夜赶回,怕是发生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