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朱祁镇凯旋已经月余,到了举行封赏大典的时候。
京郊校场上,将士们早已列队迎候,豆大的汗珠从将士们脸庞滑落,将士们也没有一丝动摇。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前排的军士都是经过成国公和李邦国训练的新军,目前只有万人,但都经过精挑细选,英武不凡。
站台上,朱祁镇不由赞赏:
“都言成国公乃治军良将,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成国公闻言有些尴尬,他其实并没有怎么训练,选拔出的军士都是精锐,稍加调教就可。
“陛下过奖了,臣只是依陛下的兵书照葫芦画瓢,算不得什么。”
朱祁镇闻言笑了笑,他只看结果,无论怎么练的,能达到他的预期就该奖。
“国公过谦了,新军编练还要国公多费心思。切记,新军选拔必须从严,宁缺毋滥,以良家子弟为主!”
“是,陛下!”
“可如此一来,京营三十万一番选拔能入新军者不过三分之一,其余军士如何安置?”
成国公有些忧心,在京城倒是不怕他们翻了天,可若不能妥善安置,势必会引起将士不满。
“国公不必多虑,朕意设武备司,裁汰军士可由武备司接纳”
这个问题朱祁镇也想过,这些老兵数量庞大,不处理势必会引起国朝震荡。
他思来想去,决定仿照前世武警的模子,把这些老兵安置在里面,日常训练也不能落下,如此一来既可轻松化解老兵安置的问题,又能得一股内卫部队。
“武备司?”
“不错,朕决定在每个行省设置武备局,这些老兵可由武备局接纳,进山剿匪,镇压叛乱再好不过。”
成国公咂吧咂吧嘴,这个主意倒是新奇。
军队专司对外,武备司专司对内,很大程度提高了军队的效能。
不然地方有啥事,军队就像救火队一样,东奔西跑,疲于奔命。
“吉时到!”
二人说话间,旁边的小太监扯着嗓子高呼道。
朱祁镇随即整了整衣衫,一身戎装的他显得英武不凡。
他没有半分犹豫,阔步上前,清了清嗓子,朗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