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国公朱能代表一众武将发表看法:“迁都北平更有利于戍边御敌。当年,我等与陛下在北平镇守,北元被我们追到草原深处。我等支持迁都北平!”
一众武将齐声附和:“我等支持迁都北平!”
声势之大,直接盖过了殿中文臣的声音。
吵嘴皮子,讲大道理,武将们不擅长。但如果比气势、比声势,就是殿中的文臣再多,都比不过武将的队伍。
小主,
郑海提前跟武将们打过招呼,再由淇国公丘福与成国公朱能带头,武将们发出一致的声音。那就是支持迁都北平。
于公于私,迁都北平,对于武将们来说都是好事。
于私而言,他们先前就出自北平府,北平有他们的家人和产业。衣食住行,他们都更习惯于北方。
于公而言,面对北方的鞑靼的侵袭,北平更接近边疆,能够更快地反应并支援边境。
朝廷上分成两大阵营,文臣坚持反对迁都北平,武将坚决支持迁都北平。
两边都不依不饶,吵成一锅粥。
“好了!都给朕停下来!”朱棣大声训斥一声。
他扫视一眼朝堂,一脸不悦道:“朕,想听的是,你们关于迁都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是听你们吵架。”
原本是打算利用迁都之事来分化文臣队伍的,可结果却造成了文臣队伍与武将队伍的对立。
文臣队伍不仅没有被分化,反而有抱团一起反对迁都的趋势。
朱棣第一时间打断了武将与文臣两个队伍的争吵。
分化不成,还起了反作用。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朱棣心里十分不爽。
就在这时,郑海从武将队伍中站出来:“陛下,臣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满足各位将军的镇边要求,又可以解决诸位大臣顾虑。”
一众文武大臣同时看向郑海,一脸不可置信。
朱棣微微惊讶,好奇地问道:“辅国公,你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