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皇宫。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嗯,是首难得的佳作!”
庆德帝坐在龙椅上,反复吟诵合州学政程敏呈上的这首劝学诗。
大周当前的风气败坏,文坛凋零,能吟诗作赋的才子,寥寥无几。
科举选拔出来的都是些草包,前两年还闹出个文盲中举的笑话。
庆德帝对科举舞弊、官场腐败的现象,心知肚明。
奈何他幼年继位,朝政大权,一直被太后及左相把持,直到近些年太后扛不住压力才还政于他。
亲政的庆德帝,本想在掌握大权后,大干一场。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外戚执掌枢密院,左相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两大势力集团压根不鸟庆德帝。
庆德帝的政令连宫门都没出去就被驳了回来。
这让庆德帝有种极深的挫败感。
他试图反抗,以天子的权威,罢黜这些敢违背自己的臣子。
但是得到的却是更大的阻力。
甚至有人隐隐威胁庆德帝,先帝生有三子,不是只有他才能当这个皇帝!
庆德帝感觉生命受到了威胁,从此收敛了锋芒。
对于朝政不再过问,一切都由左相和枢密使商议裁决。
而他则整日饮酒作乐,吟诗作赋,蹴鞠赛马。
成了天下人眼中的昏君。
庆德帝是个喜欢诗词的人,平日里经常吟诗作赋,只是水平不怎样。
看到王暄的诗,心中顿生爱才之意。
“此人还有其他诗作吗?”
庆德帝问身边的宦官道。
宦官赶忙道:“老奴昨日就听翰林院的诸位大人说过,龙城出了一个才子,作的一首好诗,因为知道官家喜欢诗词,就记了下来。”
庆德帝闻言,嗔怪道:“梁伴伴,你这就不够意思了,明知道朕喜爱诗词歌赋,为何现在才说?”
梁伴伴惶恐道:“官家勿怪,老奴一时忘了。”
“哎,翰林院的那群草包都知道了这些诗,偏偏朕现在才看到。”
庆德帝摇头叹息。
他面前的这些奏折,都是左相和枢密院截留挑选出来的,全都是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事情。
全当给庆德帝打发无聊时光了。
因为筛选,耽搁了时间,是以,王暄的这几首诗,已经传遍汴京后,庆德帝才后知后觉。
梁伴伴见庆德帝一脸失落,赶紧安慰道:“官家勿恼,老奴听说,昔日,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三年不飞,也不鸣叫,官家可知是何原因?”
庆德帝听罢,哈哈大笑,知道这是梁伴伴拿楚庄王的故事来激励自己。
于是笑道:“那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叫,一鸣惊人!楚庄王的典故,你当朕不知道!”
梁伴伴陪笑道:“是老奴班门弄斧了,在官家面前,卖弄学问。”
庆德帝笑道:“在这个时候,只有梁伴伴你陪着朕,开导朕了!”
“能跟随官家,是老奴一身的荣幸!”
梁伴伴激动道。
“你快将这个王玄孟作的其他诗,诵来给朕听听。”
庆德帝催促道。
梁伴伴连忙答应,想了想,将王暄的咏塔、劝学诗(2),以及侠客背了出来。
庆德帝一边听,一边跟着复诵,眼睛里的光越来越亮,恨不得立刻将王暄召入皇宫谈论学问。
“大周几十年,没有出过这样的才子了,你说,朕下一道诏书,将此人召入皇宫,引为心腹,如何?”
庆德帝高兴的手舞足蹈,有种找到知己的冲动。
梁伴伴苦笑道:“官家,只怕左相,枢密使那边不同意啊!”
这话一出,庆德帝的好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难道朕连召一个人入宫的权力都没有了?”
庆德帝不甘心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