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什么,”苏过笑道:“就是帮大理段氏夺回皇位,再同意大理的称臣纳贡。”
苏轼听完转身就走,说道:“我还是去想想别的办法。”
苏过摇摇头,无奈道:“又没说要出兵,这不是还在想辙嘛。”
不管他是想辙还是想子由,苏轼都已经走远了。
大理的事如果不动武,那就只能先动嘴试试了,苏过虽然不想出门,但这件事做好了,对改变大宋朝中的保守之风是有帮助的。
思来想去,少不得还是要跑一趟。
范杜若看出他的矛盾,劝道:“你也不能一直待在家中,快去快回便是,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道理是这样,可就是不放心,”苏过仍是犹豫道:“一来一回少说也要几个月。”
范杜若笑道:“没事的,两家人如今都在京中,御医和安乐坊的大夫也按时过来诊脉,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苏过叹了口气,说道:“那我明日安排下,便尽早动身,希望能早点回来。”
范杜若笑着点点头。
第二日,苏过先到宫里领了旨,要了人,便准备离京了。
从京中带走的,是去年的新科榜眼赵谂,以及李直方和他的皇城司下属;
顺道打算接上的,是被贬黔州的黄庭坚;
下旨到渝州汇合的,是被贬英州(广东英德)的刘安世。
赵谂的父亲赵庭臣本是渝州南方的土皇帝,后来响应号召,带领族人归顺了朝廷,这才得到的国姓,苏过带上此人是为了在当地做事方便;
李直方就不用说了,一来是护卫,二来也需要皇城司的人去活动活动;
刘安世和黄庭坚就是应苏轼的要求,抢救一下了,当个使臣或者出个主意什么的,再顺便带回京城去。
京中的事安排妥当,苏过又嘱咐了妻子好些注意事项,拜托母亲王夫人帮忙多照应着,这才依依不舍地出城,带上赵谂和李直方等人,马不停蹄地先赶往黔州。
此次苏过是以本官,打着巡查新法的旗号到西南边陲的,因为未作军事安排,所以朝中的反响不大。
章惇和苏轼都知道他的目的,但只要不动兵,他们便没有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