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张商英的罪确实不好定。
之前宰执们要求赵煦严惩,用的是张商英替蔡确喊冤,是蔡确同党的理由。
赵煦驳回的理由是蔡确人都死了,还谈什么同党,张商英只是顾念当年的同僚之情罢了。
可张商英的第二条是让赵煦重拾神宗朝的新法,还专门强调,这是子承父业,是孝道。
宰执们却不太好拿这一条说事。
按之前司马光等人定下的基调,神宗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王安石和吕惠卿那帮大臣,都是他们蒙蔽神宗搞出来的事情,但这话太假了,一般人还真说不出口。
小主,
到了吕大防等人掌权,又换了个说法。
神宗在永乐城大败给西夏后,当朝痛哭,指责三省和枢密院没有一个大臣在事前提出劝谏,颇有几分崇祯“诸臣误我”那个味。
旧党通过这句话,得出了神宗已经后悔变法的结论,只是还没来得及改就驾崩了,所以元佑更化就是继承了先帝的遗志,太皇太后支持了这个观点。
但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就是说神宗一直错了十几年,直到死前两年才幡然悔悟呗?
所以元佑更化的合理性就是个雷,宰执们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多做纠缠。
可这么一来,给张商英定罪就成了个麻烦事。
直到苏过都套路完了沈括,朝廷还没拿出处理方案来。
开心回家的苏过遇到苏轼,被他拦下来问道:“又是一身火药味,真的做出能让你升官的东西了?”
苏过神秘一笑,答道:“还没有,我又不是想离开军器监,只是想贴职集贤殿修撰而已。”
苏轼摇头道:“又不是什么好地方,你还舍不得走。”
“这两日沈存中会帮我请功,”苏过想了想还是提醒下父亲,说道:“爹爹和叔父可不能拦着,我要求不高,能贴职进集贤书院就行,这个不会让别人眼红的,因为也算不上高升。”
苏轼鄙夷道:“说得好像我拦着你升官一样,放心,就你现在这个级别和位置,还不足以让人惦记。”
很好,是亲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