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票业务推广的也很顺利,这些天香城的官老爷和富裕的工匠们,出门消费但凡金额大一点,就会掏出支票本大笔一挥写上金额签上字,然后撕下来就给了商家。对这些银行贵宾客户来说,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完全是毛毛雨,之前每次为了不掉面多给的碎银子也不止百分之二呢!
商家最喜欢收支票,只要拿到银行,人家就会一分不差的把支票金额转到自己存折上。完全不用担心折色或者碎银子分量不足这些麻烦。
刘香还顺手推出了不记名的大额银行本票,跟银票一样可以直接在交易所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大宗交易,试水效果还不错。精美的印刷和独特的防伪技术,开始逐渐用在各个公司之间的大额结算。
这些算是为未来的纸币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可是唯独这贷款,哪怕刘香前些天豁出脸假公济私,也至今没有贷出去多少。那些家伙宁愿放弃刘香的大饼,也不愿意去银行借钱,让刘香气的牙痒痒。
贷款在大明简直和高利贷是同义词,无数人因为高昂的利息倾家荡产。那些迫不得已借高利贷的自耕农,基本都会因为还不起利息而失去抵押的土地,沦为佃农。这也是明末社会危机的一个主要诱因。
普通人对贷款避而远之,商人更是没有贷款经营的习惯,他们更喜欢把赚的银子埋在地窖里。这种不良习气,极大的阻碍刘香赚钱的速度,不,是香城工商业发展的速度!
无奈之下,刘香决定以鼓励工商的名义,再夹带一次私货,下令对于因资金不足使用贷款创办的公司,给予免税一年的优惠。毕竟两成的商税如果能够减免,那可是不小的收益,很多人开始涌入银行打听贷款。
刘香为了区别于后市的网贷公司,亲自以“私人身份”坐镇银行,帮忙宣讲贷款政策。经过这种精心的误导,终于手把手的放出去第一批贷款。
这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是原本陈丘手下的工业部大匠。他们决定合伙开一家陶瓷公司,按照刘香的建议,他们用自己的股票作为抵押,贷款十万两,一年的利息不过九千两。但随着香城内部城区建设的开始,不论是日用瓷还是瓷砖的需求都将激增,这笔投资绝对会大赚。
有人带头之后,事情就好办起来。那些各个高官放弃的香城建设相关产业,都被胆大的工匠趁机接了过去。有人贷款开办了家具厂,有人贷款专门做门窗,也有人贷款做木地板。房地产相关产业,犹如雨后春笋。
当然除了这些小打小闹,还有人大手笔贷款开办造船厂。现在的造船厂光海军的订单都排到两年后,船厂的管事和工匠们敏锐的发现了民用货船的需求,毅然决定自己创业。
刘香在随后几天内陆续参加了他们工厂的动土奠基典礼,有了这些的示范作用,香城的私人企业开始爆发性的增长,刘香的贷款业务也终于做起来了。
如果说去年香城的工业建设,是以刘香开金手指集中力量大干快上,那今年则是各种私营企业加入,为整个香城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在原本远东公司高层和普通员工之间,扶持了一个中间的新型私企阶层,这样刘香治下的社会结构更加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