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离开码头后,远远就看到几百人正在箍新的砖窑,足有三个大砖窑在同时修建。刘香估算了一下产量,在没有大规模修建住房和城墙的情况下,只是供应工厂的建设,短时间应该够了。
再往前走,可以看到煤矿也扩大了开采的规模。只是开采方式多是肩挑手抬,效率很低。不过想想毕竟是露天煤矿,无非是多安排一些人,刘香暂时也不打算大费周章。
刘香看着从煤矿和砖厂再到码头往返不停地独轮车和牛车,觉得这才是最大的瓶颈,必须解决这一段陆运的问题。火车肯定短时间不用想,但铺设钢轨然后使用四轮马车沿着钢轨运输,短时间倒是可行。
刘香决定如果钢产量稳定,要另铺一条铁路横贯东西,从红河码头出发,经过钢铁厂、水泥厂,途径采石场和伐木场,最后抵达煤矿和砖厂。这样如果天气恶劣,运输也不会中断。
枕木是现成的,铸造钢轨并不复杂,有了机床后钢制的马车地盘和车轮也不在话下,目前来看是具备可行性的,刘香默默把这个想法加入计划中。
陈丘接到消息后已经早早在木器厂等待,刘香赶到木器厂时就远远看到院子里摆放的床弩和停放的豪华马车和客运马车。几位工匠一脸自豪的站在床弩和马车旁边,显然那是参与试制的负责人,刘香也被他们的自信感染,对这些新产品更加期待。
如果让刘香选,他一定会选择憋出马克沁重机枪再出门,但这个太不现实,他现在连火枪都造不了,只能最大化的利用手中的材料,弄出这么一个四不像的床弩。按照他的设计目标,一个箭匣内50支弩箭,配备六个箭匣,可短时间在二十米的射击面上投射三百只支弩箭。
虽然比不上马克沁,但如果用来对付轻甲或者无甲的士兵,也能当做轻机枪使用了。试想一下,在两军对阵或者守城时,如果有二十台床弩在几百米的防线上一字排开,对方冲锋途中突然迎面飞来遮天蔽日的密集弩箭,想想都带感。
当然这个主要是外贸,结构简单成本低,也不担心落到鞑子手里反过来对自己造成威胁,可以说是为大明军队量身定制!毕竟他们军费紧张,而且相比野战武器,他们在九边更需要防守武器。
刘飞仔细观察了陈丘弄出的床弩样品,除了必要的部位采用了硬木保证强度之外,其余则是都尽量的简化,很好的执行了轻量化的要求。完全没有常见床弩的模样,反而像是一个长方形的箱子,毕竟没有弩臂,弹簧还有滑轮组都被安装在箱子内部,只有前端泛着寒光的五十只箭头在提醒别人,这是一件杀人利器。
“总裁要不要试射一下?”
工匠们已经装上箭匣上好弩机,刘香看着大约30丈外竖起的一面高大木墙,有些疑惑。
“可以射到那么远吗?”
“启禀总裁,我们做了多次测试,在三十丈的距离可以射穿两指厚的木板!”
刘香换算了一下,效射程只有一百米左右,比弓箭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射程要差很多,但是比虎尊炮打霰弹时的六十米左右射程要远。
“你们连续射击,我看看连续发射完六个箭匣需要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