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钢材量产 基地成型

可见技术很简单,难的是生产过程中的研磨工序,需要大量人力。好在轴承有剩余,水泥厂也和钢铁厂一起建造了水车,直接使用水车带动石碾研磨。等第一批水泥生产好,刘香分别让人用水泥砌了一段砖墙,铺了半尺厚的水泥石子路,还用钢筋一起做了一根水泥梁。

趁着等待凝固的时间,刘香又把所有吉婆岛重工业区的工厂作坊巡视了一遍,果然又冒出了一堆的问题,刘香边只能解决边巡视。一圈下来又过去好几天,水泥厂那边也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工匠们拎着锤子对着水泥砖墙砸的碎屑乱飞,水泥地面也在锤子的摧残下砸的坑坑洼洼,但最后都没有出现开裂破碎的情况。至于拆开模子的钢筋水泥横梁,在上面堆了一丈高的砖墙,水泥梁依然坚挺。

“难以想象,只是石头铁矿石和黏土,耗费一些碳火和人工研磨,就能达到这种效果。有了这大量烧制的红砖加上这便宜量大的水泥,城墙还不是随便修?”

小主,

朱荣也对这水泥的效果感到惊奇,他之前参与过城墙修缮,那可是要用糯米汁和泥后切砖,而里面则是夯土填充,极其耗费人力。现如今有些水泥和钢筋,未来修建城池绝对是省料又省工。

直到这个时候,刘香这一轮大基建才算初步完工。

煤矿、砖厂、水泥厂、钢铁厂、伐木场、采石场都建成并开始投产,陈丘甚至在伐木场旁边先建了一个木器厂,来生产各种家具和马车。整个重工业区除了化工厂还没有眉目,其他竟都已经完工,一改原本的原始景象,充满了勃勃生机。

化工厂的原料一时难以获取,刘香不得不无限期推迟。

之所以进展如此喜人,除了充足的人力,主要还是采用的最原始的土法工艺就地取材的缘故。说起来是一个个工厂,实际上科技含量最高的钢铁厂也不过几个土高炉和一些简易的轧制机械而已,其余砖厂水泥厂说白了就是各种砖窑而已。

距离后世那种钢铁巨兽一样的大型厂矿,差得太远。但工业化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他可以不断的升级和自我复制。在最初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反而才是最重要的。

那个东方大国,如果不是通过朝鲜的一场立国之战,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苏联支援的基础工业体系,之后的发展也不见得会比印度好到哪里去。哪怕后续苏联专家撤离,国家也能通过虽然落后但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不断地取得发展。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重点在于庞大的市场,东方大国有自己庞大的市场,而现在这个市场仍然存在,并且几乎对刘香是完全不设防的。刘香穿越至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未来充满信心。

远东公司的股东再次集合,跟着刘香参观了一个又一个工厂。

“这砖头怎么是红色?”

“这铁板怎么不用锤子砸就出来了?”

“这个铁球球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