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冶金理论 钢水出炉

虽然工厂规划和各种设施都有刘香手绘的图纸,也都给各个负责人详细的讲解过。但大建设开始之后,仍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各个工地奔波,一边指出施工的错误,一边监督施工的进度。

此刻的刘香已化身各个工厂的项目经理,穿越前的刘香绝对想不到自己居然如此厉害,不知道是之前天赋被埋没了,还是穿越增强了他的实力。

整个猪嘴湾东岸的重工业规划区,近万人在多个工地同时施工,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状况层出不穷。比如新建的营地工棚漏雨,比如厕所挖的太少不够用,比如后勤补给送错工地导致有的工地吃双份而有的饿肚子,比如工人衣服破了仓库只有棉布没有成衣,比如缺少工地搬运用的独轮车,比如工地搭建的吊机无法使用,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遇不到,刘香觉得他需要一个人工智能来帮忙协调。

不只是刘香,陈丘和朱荣的两个人也几乎累趴下。好在大体上没有出现很严重的问题,至少没有死人,虽然整体进度有不小的延误,但反正又没有甲方爸爸催促,问题不大。刘香这时候无比羡慕其他可以当甩手掌柜的穿越同行,他还不算是白手起家,可仍是千头万绪,真的很艰难!

主体工程最先完成的是小砖窑,因为修建高炉和水泥窑都需要砖头。只有等红砖烧出来,才能开始高炉和水泥窑的修建。况且郑家的铁矿石还没有到,缺少铁矿石,水泥厂和钢铁厂即使建好也没有办法生产。

刘香选择优先完成砖窑的投产,多日辛苦后终于见证第一窑红砖出窑。

将黏土加上敲碎磨细的煤矸石和成泥,然后用模具把砖压成型,在烈日下风干,最后放入砖窑,用煤炭大火猛攻数日,最后通风冷却。由于黏土中含铁,且煤矸石中的碳参与自燃,煤炭的温度又足够高,红砖的烧制非常成功。虽然不见得比青砖结实,但红砖的优势是烧制时间短,在有充足煤炭的情况下,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刘香供应廉价的建筑材料。

看到红砖成功之后,刘香带人运着砖头马不停蹄赶往钢铁厂和水泥厂,很快就使用红砖和黏土建好高炉和水泥窑。刚好在这时候,数船的铁矿石在外交部和外贸部人员的陪同下,运抵钢铁厂旁边的临时码头,刘香的心终于放进肚子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香设计的钢铁厂是土法高炉炼铁加上炒钢法炼钢,但成品不是钢锭而是诸如钢板、钢筋、槽钢、钢珠这些的钢材。土高炉的建造并不复杂,当年神州大地大炼钢铁时几乎每个村子都有。

刘香指挥工匠们修建了三个大概四人高的高炉,同时让人另修建一个更简单的炉子专门用来炼焦。此时无烟煤和采石场的石灰石早就送到,铁矿石从码头运到钢铁厂后,刘香开始坐镇主持大炼钢铁。

先是炼焦炭,指挥工匠将敲成合适大小的煤块放入蓄热室中然后盖上盖子密闭,在下面点燃煤炭不停的鼓风闷烧。在底部火焰和四周烟道的共同加热下,蓄热室中的无烟煤逐渐转变为焦炭。

炼好的焦炭和铁矿石、石灰石被塞进高炉,点火后两个骡子拉着巨大的木质鼓风机持续向炉内送风。随着焦炭的剧烈燃烧,铁水逐渐被从铁矿石中还原然后在下方堆积,最后工匠们打开出铁口,将铁水放到旁边的炒钢炉中。

负责炒钢的工匠早已准备好磨碎的铁矿石,开始根据之前实验摸索出的配方比例,加入的铁矿粉,以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让生铁变成钢水。由于整体进度有些延后,刘香这次打算追回项目进度,同时试验炼制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低碳钢将用来生产钢板,大批量生产的钢板经过冲压和组装,可以用来量产西式板甲。在重机枪和榴弹炮大量装备之前,少量重甲骑兵和重甲步兵和配合大量火枪兵,可以完美克制游牧民族的骑射。

中碳钢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和广泛用途,刘香会生产大量棒材和槽钢,用作建筑材料和后续机械厂的零件加工的原材料。

高碳钢的超高硬度,在还没有更高硬度的合金的时候,是当前最佳的工具钢,可以制作各种切削刀具和轴承等,这样未来的精密机床就有着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