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改稻为桑

边城崛起 蜀村农夫 2634 字 14天前

付五郎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也懂得道理,知道县尊大人倡导修筑水利,对大家以后引水灌溉农田有利。

县太爷好嘞,这是能让家里谷子增加收成的好事。

虽然,服劳役这件事,去与不去也不是由他自己说了算,

但是,这件事肯定对他自身是有利的,去也是他自己心甘情愿,总比原先自家三哥要好得多。

自家三哥当年被抽了兵役,

只知道当初是被送往了北方前线,自从离开家,便音讯全无,如今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反正稀里糊涂,人就没了,朝廷那边给出的说法是失踪,

既然算是失踪,那便不能被当成阵亡,所以,他们老付家,搭进去一个人不说,也没拿到朝廷抚恤。

久而久之,村里便传开了一个说法,说是他们付家之所以没能拿到抚恤,是因为自家三哥当了逃兵。

为此家中老爹时常念叨,老娘更是几乎哭瞎了眼。

抬头看了看被云雾笼罩的山巅,日头显然被浓雾困住,一时挣扎不出来。

老爹在打理稻谷育种的竹篾,老娘在喂家里那几只芦花鸡。

再过两天便可以培育秧苗了,等到自己回来的时候,应该正好赶上插秧的季节。

想到这儿,付五郎又紧了紧身上略显单薄的衣裳。

冲茅屋里边喊道

“爹,娘,儿子走了,你们在家保重身体。”

因为家里穷,付五郎如今三十多了,仍然是光棍一条。

他离家之后,家中便没人照应,所以,他才再三叮嘱自家爹娘,这段时间要多多保重。

“娃儿,路上慢些,干活的时候别那么死心眼……”

“再带点粮食吧,穷家富路。”

“娘再给你装些。”

身后传来自家爹娘的嘱托和关心。

付五郎一边走,一边回答道

“不用了娘,够了,你们在家多注意身体啊。”

“哎,哎,要得,晓得了。”

两个老人恋恋不舍的看着自家儿子逐渐远去的背影。

来到村里,由里正清点人数,然后再交给亭长带领他们去到县衙,

这是付五郎第一次进县城,也是他第一次见县衙大门朝哪儿开,

更是第一次见所谓的县太爷,父母官。

来到县衙外边,亭长等人被叫进去训示,

他们这些青壮便在外面等候。

一班衙役捕快四下站定,说是维护秩序,实际上更像是看管犯人。

明明,都是一群年轻力壮的汉子,却一个个畏畏缩缩,低垂着脑袋,倒也正应了那句“见官矮三分”。

付五郎混在一大群人里,隔得远远的,壮着胆子瞟了一眼。

只见县衙正厅上坐着一个干吧老头,原来这人就是自己县的大老爷,

再偷窥一眼,恍惚间竟然觉得那对方居然凭空生出几分仙风道骨的气势。

想想倒也不奇怪,都说做官的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

偷窥神仙,这可是犯僭越的事,可不敢再多看,

打定主意,付五郎又偷偷将头又埋了下去。

不多时,里面应当是章程商议妥当,传来一阵嘈杂和桌椅板凳挪动声音。

最先是亭长里正这些人先出来,随后就是一群穿官袍的紧随其后。

引得一阵青壮好奇加紧张,紧接着一阵苍老和煦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诸位乡邻,本官姓梁,恬为奉县的县令。”

“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为了修建本县的水利修建,着也是为大家谋取福利嘛。”

“嗯……,这个……”

“还望诸位,同心戮力,早日将水利修筑完善,尽早惠及我县城百姓,保我各处百姓旱涝无忧,风调雨顺。”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大家说好不好?”

“好!!!”

“老爷说的对,”

“青天大老爷啊,时刻都在为咱们老百姓着想啊”

下面这些青壮,听得是热血沸腾,纷纷叫好,表示赞同。

说话之人正是梁思成,见百姓欢欣鼓舞,气氛热烈,这让他很是满意,频频点头。

接着,他唤来身边县丞和主簿说道

“那咱们就按一开始制定的计划,按照先难后易的秩序。”

“本官坐镇县衙,由你们二位带领这些百姓,先去大树镇开沟修渠,此地一直为水源问题所困扰,定要攻坚克难,为当地百姓切实解决引水灌溉所需。”

“最后再修葺那些早年间荒废的水渠堰塘。”

“要狠抓、快抓本县的引水建设的推进步伐。”

“是。”

“是,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