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秉烛夜话

边城崛起 蜀村农夫 3371 字 18天前

“国内百业凋敝,外面北虏凶蛮残暴,你我寄希望于帝国?难道你我不清楚帝国如今到底是什么情况?”

“北虏攻城略地,若真是为了解救天下百姓于困顿艰难,那我反倒不必谋划造反之事,当初北虏攻伐幽州之时,我便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即可。”

“可北虏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才不得不,处心积虑谋划这一切,难道真要眼睁睁到北虏攻占整个帝国,才追悔莫及?”

“大兄,恕我直言,让我坐以待毙,我做不到……”

李如璋此刻,言语之间也颇为激动,

周泽紧逼双眼,眉头紧锁,

整个身体,因为太过激动而微微颤栗,过了好一阵,他才缓缓睁眼,几度张口准备说话,又停住了,

最后周泽深吸了一口气,待心情略微平复以后才开口道

“当年太祖定下重文抑武的策略,就是怕遇到像你这般行事的人,”

“如璋啊,这个帝国如今哪怕有万般不好,它还可以改变,还能向好,又不是真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若是按你说的,帝国病入沉疴,需要推倒从来,那敢问,兵祸一起,天下黎民百姓,又有多少因为兵灾祸乱,民不聊生,那时又要徒增多少死伤?”

“你可曾想过,如今外面北虏虎视眈眈,国中弊病诸多,若此时,你们这些武人,再借机发难,到时候这天下百姓,哪儿还有一寸他们的安生之所?”

“如璋啊,你年轻气盛,看不惯一些事情,是正常的,可人无完人,更何况一个帝国呢?”

“我们做臣子的本分不就是,尽忠职守,辅佐君王吗?”

“如今帝君是有些荒废朝政,那也是因为奸臣蛊惑所致,这个时候不正是该我们这些做臣子匡扶社稷的时候吗?”

两人就这样唇枪舌战了许久,以至于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李如璋被周泽这份执着气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该骂周泽是愚忠,还是应该佩服他忠诚。

人这种生物,大概天生带有胜负欲吧。

李如璋的执拗也上来了,当即反问道

“大兄,连你说这个帝国诸多不好,你还是文臣,还是这个帝国最尊贵,最为倚仗的那一类人,那敢问,你有问过其他人对这个帝国什么感受吗?”

“先拿我来说,我家若不是因为帝国重文轻武,导致文官肆意妄为,欺辱我家堂兄,最终引发一系列事件,何至于连我家也律法所牵扯,最终被发配千里。”

“敢问大兄,我父于这个国家,有教化之功,对我堂兄有抚育之恩,他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吗?为何落到这步田地?以至于老死不得还乡。”

“我堂兄,报效朝廷,奋勇杀敌,最终连他和袍泽的军功都保不住,又是为何?”

“你也许会说,这是我遭遇不公,所以对朝廷心怀怨妄。”

“那我便说点其他的,大兄你贵为一州府君,我家大哥也是统兵一州,按理说,一文一武,应是相得益彰,偏偏就因为他是武人,官阶便低你三等,再说俸禄,同是执政一方,他同样比你要低上许多。”

“再说说我等麾下这些将士,他们为国赴难,出生入死,他们是帝国的英雄,他们遭受的是什么?我堂兄当年便是被文官贪墨军功,故而失手杀人。”

“再比如今日王峥的事,再比如之后跪地喊冤的百姓,他们又对这个帝国可否满意?”

“若是王铮信得过官府,那他为何要自己采取方式报仇?”

“法在哪里?理在何处?”

“正如我今日在县衙所说,滥用法度,比无法可依更为可怕!!!”

“为何今日我在公堂之上,一再强调因果,为何我要和百姓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让他们明白其中道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一个国家,像大兄你这样有书读,且能做到一方大员的人,毕竟是少数,你们作为这个朝廷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觉得朝廷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那是因为,权利在你们手里。”

“而百姓才是这个帝国的基石,他们才是多数,哪怕是帝国的军士,那也是来自百姓,”

“如今的朝廷,敢问大兄,到底是少部分人满意还是多数人满意?”

“若是官府公信力不在了,再想改变?难如登天。”

“我只是想要事情变成它原本该有的样子!!!”

李如璋就这样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也不管周泽能不能理解。

其实李如璋只要一天没有造反,那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反而是在替这个帝国弥补信用。

稍微了解历史的都知道于谦这个人,

他一生所作所为,很多时候看似不利于朝廷,然而,最后结果,却全是在挽救他那个明帝国。

李如璋不敢和青史留名的于谦相提并论,他的所作所为,说到底无非是争取民心,让自己日后有能力自保。

屋中烛火斑驳跳跃,即将燃尽,不知不觉这场对话竟然来到深夜,

李如璋话说完,周泽陷入沉思,一直都没说话,

李如璋从旁边盒子里,拿出蜡烛,重新续上。

原本昏暗的房间,重新亮堂了起来,

这动静终于惊醒了周泽,他有些失魂落魄。

“如璋,你实话告诉我,你难道必须要反?

“若是帝君励精图治,又或者……,或者新君登基,扫除弊病,你是不是就不会反了?”

李如璋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头,

其实周泽搞错了,反与不反,并不是李如璋说了算,若是帝国民心所向,他即便是将造反说得天花乱坠,又有几个人愿意跟随他?

同样,若是百姓过得水深火热,根本不需要李如璋去如何煽动,只要他扯起大旗,天下百姓,也必然群起呼应。

至于周泽说的这些可能性……

李如璋以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要说帝君能励精图治,只要不变本加厉的荒淫无度,就已经是上苍保佑了。

再说新君登基理政,如今帝君唯一的皇子,不过才几岁,还在牙牙学语。

与其相信这个帝国能撑到他长大成人,还不如相信如今的帝君励精图治,驱逐北虏更值得让人觉得可信。

但是,李如璋前面已经表明了态度,若是执意将期望放在如今帝君和未来储君身上,

他宁愿自己厉兵秣马,驱逐北虏,还天下太平更实在。

想到这儿,李如璋又开口道

“大兄,夜深了,我就先告辞了,”

“你先歇息,我们且看以后事态如何,再做定论。”

“不过,我可以答应你,若是这个帝国真如你说那般,我定然尽心竭力,好生辅佐。”

说罢,

他又对着周泽,躬身一礼,折身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