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强军富民

边城崛起 蜀村农夫 3009 字 18天前

很多事,你若是借个由头,那事情便可大可小。

可若是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直接摆到明面上来做,那你就是自寻死路。

再者,粮食问题,也不是放任不管,挑选一部分战船,沿海一路南下去扬州买粮。

虽然扬州受了灾,可不代表整个扬州都出了问题,

俗话说,荆扬熟,天下足。

即便整个扬州出了问题,不是还有荆州吗?

反正从招远金矿淘了这么多黄金,不用出去干什么?

市场经济就是需要靠流通运转才能活跃起来。

不过这次李如璋并不打算一起去扬州,首先是他并不清楚扬州那边粮食买卖如何,

这次去,也只是先派几艘船去探探路。

若是可行,后续他才会考虑要不要亲自走一趟。

再者,他一个深居内陆的旱鸭子,十有八九是经受不住海上的颠簸。

之前从幽州撤退,这么短的海途,就几乎要了他半条命,何况从光州到扬州这么远的路途。

别到时候,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可就有意思了。

二世为人,除了必要的情况下,该苟就得苟。

但是,他也不会就这么闲着,

他可以带领士卒捕捞鲸鱼。

给军队补充伙食。

整个光州,三面环海,天然优越的渔场资源,若是不加以利用,那简直是暴殄天物。

何况如今的海洋,还没有像他后世那样,过度捕捞和污染严重。

海里的鲸鱼无数,之前李如璋他们携带难民渡海的时候,就遇到过无数次换气的鲸群。

鲸鱼肉可以吃,鱼肝可以拿来给将士治疗夜盲症,而鲸鱼的油同样可以食用,更是好东西,

可以说,鲸鱼一身都是宝。

在后世他那个时代,鲸鱼是保护动物,可在此时,它们可不是。

说干就干,除了要调配给下扬州买粮的战船,再从其中挑选一部分改造成捕鲸船,人手也直接从军中挑选。

真可谓是万事俱备,也不欠东风。

和李少严及其他几部军将商议以后,李如璋从军中挑选擅长水性的兵士,成立捕捞舰队。

并且将床子弩也搬上了战船,将床子弩固定好,再将箭矢用绳索连接,绳索另一头固定在绞盘上。

这样,一旦捕获到鲸鱼,便可以直接通过绞盘拉上船。

就这样,李如璋挑选了十艘战船,

每船三百人,时间定在三天后出发。

海上不比陆地,遇到风浪,葬身鱼腹便是常事,

所以出海其实和出征差不多,都是一个运气和概率问题。

留下时间,让将士和家人道别,和完成一些未了的心愿,

三日之期,转瞬即逝。

李如璋带领众人准备出海之时,意外却发生了。

原来,沿海渔民听说李如璋他们要出海捕鲸,自发组织,纷纷请愿,恳求李如璋他们不要捕捉鲸鱼,

因为,在这个时代,百姓见鲸鱼巨大无比,加之翻腾海面的时候,翻江倒海,波涛汹涌。只当它们是海龙王的子嗣或是部属。

他们认为,若是捕捉了这些鲸鱼,必定会引起龙王的报复。

届时降下惩罚,掀起惊涛骇浪,使得整个海洋不得安宁,那样的话,他们都会绝了生路。

所以,恳求李如璋他们给这些打鱼的渔民,一条生路。

李如璋哭笑不得,看来,自己建立免费的私塾和书院让大家启智是对的。

真是子不语怪力乱神。

不过也不能怪这些百姓,从古至今,许多人将未解之谜,都归于鬼神之说,历来如此。

于是,他耐心向众人解释,他将亲手捕捉鲸鱼,届时他要让所有百姓都看看,到底会不会被降下惩罚。

不光由他亲手捕捉,他还要动手处置鲸鱼,并且当着众人面吃鲸鱼肉。

如果老天爷或是海龙王要降下惩罚,他定然首当其冲。

若是无事,那这些传言,自然是无稽之谈。

他还鼓励他们这些百姓,届时也可以加入捕捉行列,既可以贩卖赚钱,又可以让自己这些军士解脱出来,重新回到军事训练。

按理说,李如璋手握重兵,他有必要和百姓解释这么多吗?

若是按照一般将领,甚至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来说,都不会顾及老百姓的想法。

利刃在手里,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

但是,他是李如璋,他是一个以百姓为重的人。

百姓也有百姓的智慧,只要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他们好,你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他们听,他们又如何不能理解?

那些说百姓愚钝无知的人,只是想以一些手段,故意蒙蔽百姓,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才借口不能跟百姓将道理。

反过来,倒还若百姓愚昧无知,不通教化。

比如皇权,就是要高高在上,和百姓拉开距离,增加权威和神秘。

使百姓敬畏,这样才方便其统治。

李如璋不这样想,他要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

无饥馑冻饿之虞,知礼仪,明事理。

他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环境。

所有人都可以有尊严,有自由,有思想的自由国度。

在他的理念中,民强则国强,民富则国富。

不过这些话,他此刻并没有说出来,

他觉得,与其现在这样说,不如先埋头做。

现在就算他这样说,可能只有极少数人会信,只有以后做到了,那才会令百姓拥护,令天下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