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正了正神色道
“爱卿对李如璋查案致人身亡一事,如何看待?”
左相没有直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答非所问般道
“此案,非是老臣如何看待,而是陛下如何看?”
“陛下的意思,便是老臣的意思。”
“老臣永远唯陛下马首是瞻。”
听到左相这样的说法,帝君喜笑颜开,频频点头。
随即又有些为难
“这正是寡人忧虑的地方,原本寡人还是挺器重他的,
可你说他查案就查案,为何这般莽撞,如今将事情闹到这种地步……”
“连魏王和平远候都群臣被鼓动,昨日还一起来见寡人,声称李如璋此举,是在欺辱天下读书人。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倒是右相等人和陈王,他们倒是帮着李如璋说话,”
爱卿,
“此事牵涉极大,实在让朕难做啊。”
接着不等左相回话,又接着说道
“死人之事,归根结底因他而起,若是将他处死,自然合乎外面那些人心意,可寡人实在有些不舍,他也算是个人才。
可若是不处死他,又如何能平息百官之怒呢?”
“哎~”
帝君深深的叹息道,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
左相心如明镜,若是一个人真的对某件事下定决心,他是不会询问其他人意见的。
只有那些,想借他人之手,达到目地的人,才会将选择权交到别人手中,
奈何,对方是君,他是臣,为君分忧,乃是本分。
虽然不知道帝君为何执意要保下这个李如璋,但不妨碍他奉承帝君。
即便心中不愿,但是这个恶人,他还得做。
想到这里,左相对帝君拱手一礼道
“陛下乃是九五之尊,万民之主,上承天道,正所谓上位者,乃是代天行事。”
“陛下既然爱惜人才,那便是臣子之幸,家国之福,老臣提前为陛下贺。”
“所以,老臣以为,此事陛下全力施为便是,无需在意他人看法,”
“此次百官汇集请愿,说的好听,是请愿,若是说得过了,那是祸乱朝纲之举,是串联逼宫行为。”
这便是老臣从头到尾都不参与此事的原由。”
“只要陛下,一言九鼎,那些个大臣,谁又敢忤逆天意?
帝君连连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又抚慰道
“爱卿不必惶恐,寡人非是问责,只是苦于没有良策,这才请爱卿前来帮朕出个主意,安抚诸位臣工。”
左相缓缓说道
“主意倒算不上,老臣接下来要说的,只是老臣针对此事的一些愚见,”
“老臣以为,李如璋少年有为,可堪重用,且他年纪轻轻,没有根基,不如其他王公贵胄那般,积威甚重,也不至于有功高震主之嫌。”
“若是打磨得当,日后定会成为陛下您的左膀右臂。”
左相见帝君心意已决,为了奉承帝君,便不再说与帝君心意背道而驰的言语,反而替李如璋说起了好话。
帝君闻言,顿时大喜,心中忍不住道,知我者左相也!!!
但是随即,又一指东面方向以眼神示意。
左相接着道
“为臣之道,替君分忧乃是本分,劝阻百官一事,便由老臣出面,百官只是一时激愤,并非不懂道理或是真敢逼宫,稍后老臣便前去劝告诸位,想来那些大臣应当会通情达理。”
“那便辛苦左相,替朕走一趟了。”
左相赶紧躬身施礼以示本分。
帝君接着又说道
“寡人还有一事,也正是因为此事,才让朕萌生保下李如璋的想法,今日爱卿正好在此,不妨帮朕揣度一番,看看此举可行否?”
左相心中一震,却面上不显,心道果然事出有因,
“请陛下明言,也让老臣悉知详情,方能做出评判。”
帝君一挥手,旁边立刻有太监手捧一物,走到近前。
左相这时才看清,太监手上托盘所盛之物,乃是一封奏疏。
帝君一面拿起奏疏一面说道
“此乃幽州军统帅,讨寇将军李少严所上奏疏。”
“奏疏内容,左相不妨看看,可否属实。”
一边说,一边将手中奏疏递给左相,
听到帝君这样说,左相以为是李少严递上来求情的折子,
“莫不是李少严来替李如璋求情的,据传,他们二人早在幽州的时候,便义结金兰,武人惯用此手段笼络人心。”
左相一边不屑一边接过奏疏,打开,仔细阅读起来。
不看还好,看完就连左相这般有胸有城府之人,也颇为惊讶。
“怎会如此?”
左相带着疑惑询问帝君,帝君摇了摇头,
“当初我收到奏疏之时,比爱卿还要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