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台没有说话,他知道乃仁台的建议是对的,但他又心有不甘。
没有实力做保证,心有不甘又能如何?
他最终只能向现实低头:“唉,凡是玉龙卫值钱的东西,都给我带走,明晚撤军,通知下去吧。”
“好,我这就去。”
“慢,去将那个太监请来。”
“太师,那个太监没什么用了,杀了吧!”
“你懂个屁!你忘了永乐八年的教训了?”
“...”乃仁台不再敢多啰嗦,去“请”海寿去了。
海寿在阿鲁台这里被押了三个月,也没人打骂他,更没人要杀他,一日三餐照常供应,就是饭食过于腥膻,有点让人吃不消。
现在阿鲁台叫人来“请”他,他知道转机来了。
鞑靼人没有洗澡的习惯,海寿到这里之后一次澡也没洗过,身上的官袍也已经污迹斑斑。
海寿进了阿鲁台的营帐,仍旧庄重地理了理衣冠。
“和宁王叫本使来,还有话要说?你痛快点,要杀便杀,别这么墨墨唧唧、不死不活地拖着。我身体虽残缺,能为大明殉国,却死而无憾。”
海寿一番慷慨陈词,正气凛然。他知道阿鲁台不会杀他了,故而更加大胆地要扮演好“大明使臣”这个角色。
“行了,海公公,别死啊活的。本太师要你死,你早死了,还让你活到今天。”
“听着,我可以放你回去,你只需将这封书信带给朱棣就是了。”
海寿接过信一看,也没什么有意义的话,只不过是他阿鲁台心有不甘,所以在信中宣告“鞑靼部废玉龙卫并收回”。也就是说,不再承认玉龙卫是明朝卫所的地位,自然玉龙卫也就不再被鞑靼视为大明的国土。
这是鞑靼单方面撕毁与大明的协议,也表示他今后不再臣服和听命于大明天子。
实际上,阿鲁台一直不曾老老实实地臣服和听命于永乐皇帝,但这封信是最终摊牌,连仅有的一点表面上的形式也不要了。
就算兀良哈三卫已经被大明吓回去了,只剩下他鞑靼部自己,阿鲁台这回也准备干到底了。
只不过,他的所谓的“干到底”,只是不再听命于永乐皇帝,并且准备实行一贯的“逃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