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看去,原来是高希。
他一边走,一边毫不掩饰地哭泣着,泪水汩汩而下。
朱高炽、朱瞻基、萧仪、高强等人,还有身着便衣护卫太子的军士都知道高希是一个硬汉,作战勇猛、舍生忘死,却没想到在此地,为一首乡间的民谣动容,侠骨柔情、挥泪如雨。
朱高炽心地仁厚,听了民谣,心中也很酸楚,眼眶湿润。
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说道:“强儿,好好安慰一下你的父亲。”
“是。”高强很懂事,早将一块帕子递给了高希。
“父王,我看这里饥民众多,不知道这里的知州在做什么!”朱瞻基愤然。
朱高炽也生气,不知道这里的地方官做什么去了,先前南四湖的湖水山色带给朱高炽的好心情,此刻荡然无存。
不过,他到底年长,做太子多年,胸中自有城府:“走了半天路,都累了,先找个地方歇脚。”
众人就近找了一个饭馆,到了饭馆门口,乞丐们还跟着,有说有唱。
迎客的伙计板着脸就要轰走他们,高希拿出一块碎银子,叫伙计去后厨拿出几笼热腾腾的馒头,分给了众乞丐。
众乞丐千恩万谢,渐次散去。
众人找了几张干净的位置坐下,朱高炽说道:“萧大人、高大人,我刚才听了那首民谣,其中的故事实令听者心酸,难怪你们个大男人都要掩面流泪呢!”
“朱大人,我虽然也生于平民之家,但自小没有挨过饿,也没见过如此多可怜的乞丐。我们才走了半天的路,又累又饿就觉得受不了,可是这些乞丐有些都快要饿死了。是以悲伤,不能自己,刚才失态了。”
此时人多,高希改称朱高炽为“朱大人”。
“高大人悲天悯人、菩萨心肠,他日成国家柱石,是朱大人福气,也是大明百姓的福气。”说话的是礼部右给事中李能,虽然此言不乏阿谀的成分,不过也没说错。
李能是吕震派来负责京师(应天府)和行在(北平府)奏章等公文保管和协调事务的,是吕震的人。
高强虽小,却也认为李能是马屁精,夷鄙地白了他一眼。
挨着高强坐的朱瞻基更直接,看都不看李能,重重地从鼻孔里“哼”了一声。
“萧大人,你为何也如此悲伤?”朱高炽问萧仪。
“朱大人,我十几年前在江西老家,亲耳所闻同村乡亲因为赋役繁重,客死他乡。这几年,我每每往来北平与京师,所到之处,却仍旧因为新都营建,人民赋役沉重。客死异乡的事,还是在发生,心中怎能不悲伤?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