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常常说“不能以貌取人”,但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以貌取人,并不鲜见。
显然,会试副主考金幼孜除了附合杨士奇的意见,还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说高希“相貌俊朗、身形伟岸”。
明清两代,不仅重视才学,也同样重视进士们的颜值,更别说皇帝钦点的状元了。
就在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就因为江西考生王艮长得不怎么样,改点帅哥胡靖为状元。
《明史纪事本末》中讲这件事,好不直截了当:“貌寝,易以胡靖。”
太子力挺高希,杨士奇和金幼孜两个正副主考官、内阁重臣也推荐高希为状元。
另一边则是汉王、礼部尚书吕震竭力推荐马乐。
各有各的理由。
永乐皇帝对高希的才学多有了解,又知道他文武双全,内心世界中又有一份隐约的“父子情”在,他的内心早就偏向了高希这一边。
而且点状元这样的事,皇帝也完全可以不听臣子们的意见,亁纲独断即可。
但做皇帝、做领导,不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像考官、内阁大臣的意见,也需要认真考虑。
现在就等永乐皇帝表态了,众臣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
“太祖在时,原定会试三场之后,还有骑、射、书、律四项考察,后荒废多时。三日后,小校场演武,让中式的文举、武举生都来,朕要看看他们的骑射如何。”
看来,永乐皇帝还是偏向高希。
他明明知道高希武艺高强,马乐肯定比不了。
到时候一比骑射,那还用说什么呢?状元,便一定是高希的了。
“杨阁老,鸿胪寺教瓦剌使者的礼仪如何了?”
杨士奇还没来得及回答,永乐皇帝就下了命令:“演武那天,让神机营、金吾卫操演一番,让瓦剌人一并观礼吧!”
殿试结束后,一百零七名考生焦急地坐等礼部放出皇榜,结果等来的却是三日后参加骑、射考察的消息。
这可把这帮书生给愁坏了!
大明也没有体育课啊,十年寒窗,只知道读书、做文章了,怎么到了当今圣上这里,还要试骑射了?
怎么办?不怎么办!
这时候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啊,硬着头皮去吧,反正大家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