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没有再问“蒸汽机”是什么,也没有再纠结是不是用铁可以做成船,而是发出了感叹:“希哥儿,你说的这些好是好,但是肯定很费钱、很贵。”
“没错,打仗永远都是一件很贵的事,说白了,打仗打的就是钱。钱从哪里来?从百姓交的各种赋税中来。所以想要有足够的钱造箭船枪炮,就要想办法能收到更多的税......”
“这怎么行?税收得太多,老百姓就要造反,所谓苛政猛于虎。”
“不断加税,那叫提高税率,这当然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但如果我们能有更多的地方能收到税,就算税率不增加,甚至降低,也能收到更多的税,这叫扩大税基。”
小主,
永乐皇帝一听就懂了:“你的意思是说,要想办法开源,从更多的地方收税。”
“对,比如郑和下西洋,和西洋诸国往来。我们大明周边的倭国、高句丽,包括退守漠北的蒙古人。我们不仅不应该和他们断绝往来,还应该大力与他们做生意,鼓励他们来大明做生意。只要有生意做,我们就收税。这就扩大了税基。交易多了,大明的子民也会有更多的谋生机会,国家就会安定,也能收到更多的税,区区几门炮、几艘船都算不了什么。”
“对,你说得对!”永乐皇帝听得越来越兴奋。
“特别是对外贸易的规模越大,我们越要造最好的剑、船、炮,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航道、边境的安全。所以,郑和下西洋,绝对是当今圣上的英明之举,不仅不应该反对,而是应该鼓励和支持。”
自开始郑和下西洋以来,永乐皇帝听到了太多的反对之声,这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明确且毫无保留的支持的声音。
不过,他心中也有疑问,也想考考高希,便问道:“那么太祖禁海的训示,又怎么办呢?“
“世事无绝对。佛家说‘世事无常’,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易经说‘刚柔相推、变在其中’。这些都是在说,世界总是处于变动之中。
因此,太祖的禁海训示在当初是没错的,只不过不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因为世事变化,太祖看不到。后来如果死抱着太祖的训示,以为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不成了刻舟求剑了。
太祖之所以有这样的训示,是因为他想让大明更安全、更好。
但如果今天对外贸易也能让大明更安全、更好,那我想就算大祖重生,也会支持重开海外贸易,亲手废了‘海禁’的训示。
不问当下的情势,一味墨守祖宗成规,那才是违背了太祖的本意。”
对啊,太祖最本质的愿望,不就是大明江山永固、人民安康吗?
当初的禁海是为了这个目的,那么今天的开海如果也能达到这个目的,那才是真正顺了太祖的本意,顺应了民心。
“哈哈哈,说得好。”永乐皇帝心情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