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财政为王

普鲁士在腓特烈大帝之后为什么痿了?你老腓把家底都败光了,裤子都当了,后面的当家人只能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了。

改革,改什么革?钱从哪来?贵族军官们提着脑袋为你卖命,总不能一打完仗就要取消他们的各种特权吧?

真敢这么搞,神圣罗马帝国有选帝侯,信不信普鲁士王国也能出几个选王侯?

反正现在和平了,底下的丘八们被压迫就被压迫吧,各级军官想挣点外快,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好了。

崇祯开始也头铁,想要从权贵牙缝里扣粮吃,京营一声炮响吓出一身冷汗。

两百多年的勋贵盘根错节,哪里是那么好收拾的。

之前历次整顿京营,开始还小有成效,越到后面越是收效甚微,到朱由检那会,能整个勇卫营出来就算不错了。

兵血喝多了,小兵饿肚子,指望有什么战斗力是不可能的。

大明诸军被建虏吊打,普鲁士也终于遇到了丧门星。

等到科西嘉的小个子主政法兰西后,逮着“欧陆第四军事强国”一顿殴打,普鲁士的贵族们才最终认识到,待遇奇差的流氓无赖兵和法兰西大革命后薪饷优厚地多的良家子军团战力差距有多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普鲁士丧失领土1/2,赔款1亿法郎,军队裁减到4.2万人。人口从1000万骤减到493万。

惨痛的教训终于让统治阶级清醒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法国大革命输出的浪潮卷死,权贵们被迫作出让步。

在财大气粗的大英帝国支持下,又正好赶上工业革命的大势,王国财政日渐充裕,这才有了改革的底气,最终在数十年后成就不可一世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大明帝国就没有改革吗?当然也有啦。

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就重建了三大营,而且靠着这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竟然奇迹般地击退了也先。

李自成浩浩荡荡直奔北京城的时候,京师的情况也未必就比那会差,怎么就开城投降了呢?

因为于谦当年接手时,通州有几百万石粮食,国库有足够的存银,于大人直接给士兵们预支了半年的薪水!

所以说嘛,国家积弊不可怕,只要有改革的时机和余地,便可涅盘重生。

而充裕的钱财,便是最根本的保障。京营改革,十七万老弱病残生活无着落?

一人八十两银子遣散费,够不够?区区千多万两就能解决的事儿。然后再花钱建一支新军,衣食管够,严加训练就成。

很简单不是嘛?但在思宗那会,仓库里都能跑耗子,拿什么去调动大家伙的士气?

没有钱粮,就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没有足够的武力威慑,就无法推行改革;不改革,就没有足够的钱粮来维持帝国的运行。

整个就是个死循环。一直到流寇把家里打乱,建虏入关,什么狗屁皇族勋贵地方士绅,该杀杀该剁剁,一切推倒重来。

钱钱钱,一切都要靠钱。大明帝国是穷死的,欧洲列强的强大是用钱堆出来的。

就算是其中最不起眼的普鲁士,1821年的军费约合325万英镑,折银八九百万两。容克们拿这笔钱养活了15万正规军,10万民兵和30万预备役。

作为对比,大清前中期财政高峰的乾隆年间,军费支出也不到两千万,其中一千万还是绿营用的。

绿营嘛,说起来是军队,实际上早就蜕变成了警察、乡镇办事员之类的角色。所以,真比起来,大清国十九世纪初三亿多的人口,军费投入还比不上千万人口的普鲁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