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依葫芦画瓢,自制筛子

秋风送爽,南泥湾迎来一年最令人振奋的季节。

田间地头,战士们挥汗如雨,镰刀挥舞间,金灿灿的稻谷纷纷倒下,堆成一座座小山。

粮食收割后,需要用筛子将谷粒与秸秆、杂质分离,这是粮食入库前的重要步骤。

可如今,筛子数量明显不足,十几个战士围着一个筛子,排着长队等待使用,影响了收粮效率。

“这筛子太少了,照这个速度,咱们啥时候才能把粮食收完啊?”

战士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一个战士提议道:“要不,咱们再向老乡们借一些筛子?”

“这恐怕不行,老乡们自己也要用筛子,咱们已经借了不少了,再借也借不到了。”另一个战士摇了摇头。

“那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粮食烂在地里吧?”

“咱们自己动手做吧!”吴龙的话语掷地有声,瞬间点燃了战士们的热情。

“对!咱们自己做!”

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制作筛子,这个方案逐渐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咱们小时候在农村,都见过筛子吧?”吴龙环视四周问道。

“我记得老家用的筛子是用竹子编的,先把竹子劈成细条,然后编成网状,再用一个圆形的竹圈固定住。”一个来自南方农村的战士回忆道。

“还有一种筛子,是用木头做个框子,然后绷上一块布,也能用来筛粮食。”另一个战士补充道。

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着记忆中筛子的模样,传统的竹编筛子和木框布面筛子,成为了战士们主要的参考对象。

“咱们先试试竹编筛子。咱们南泥湾附近好像有一片竹林,咱们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竹子。”

于是,一支由几名熟悉竹子的战士组成的勘察小队出发了。

他们翻山越岭,仔细搜寻,终于在山坳里发现了一片茂密的竹林。

“太好了!咱们有材料了!”勘察小队的战士们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带回了营地。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战士们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其中真正懂得竹编技艺的寥寥无几。

“这竹编可不是个容易活儿啊,得选竹、破竹、起篾、编织、收口,每一步都有讲究。”

队伍中唯一会一点竹编手艺的老兵张大爷说道,“没有专业的工具,就更难了。”

“张大爷,您就教教我们吧!”年轻的战士们围着张大爷,虚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