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秦朝始皇帝嬴政时期,虽然天下间经历了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的时期,但是老百姓中,开智者依然不多,大家还是以活着为第一要务。
可惜,那些年,前有持续几十年统一天下的刀兵之事,后有连续几年的洪水旱涝之天灾。
境内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境外又有外族对我华夏虎视眈眈。
始皇帝虽然开始巡视天下,想要做出应对之策,但是无奈巡视中一病不起,换了二世一顿无脑操作,终于将大好江山送与我们刘家高祖。
而高祖,以及文、景两帝,所制政策广纳群臣意见,极其符合当年老百姓的诉求。
所以他们掌管天下的时候,才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及至到了武帝,虽然是心怀天下,但是因为经济达到了空前水平,库府充盈。
所制定的政策开始变得毫无弹性,一切都以力取,最后国力迅速下降。
而到了光武帝,他又是英武睿智之君,所制政策删减了前期很多错误和弱项,增加了不少惠及民生之事项。
但是这又过了百年的时间,民间开智者,比之光武帝时又多了一成有余,包括各种价值观,都有所改变。
这也才导致,一旦出现了天灾人祸,整个朝廷,诺大的一个系统,竟然纷纷崩坏。
所以,文若,你还要无脑地维护大汉江山吗?”
荀彧懵了,他自诩在这个世界上,能与他心智、见识相提并论的人,不超过一手之数。
但是今天听刘星给他讲的这些,却是他这辈子从来没有想过的道理。
其实这也不怪他,华夏文明到现在,还没发展出总结归纳的方法论。
荀彧脑子里就不停地循环刘星的那句话:
“文若,你还要无脑地维护大汉江山吗?”
他一时之间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点儿不再坚定了,这大汉江山,跟主公所提的民族领先发展论比起来,还真就不值一提。
荀彧甩了下头,站起身,对着刘星施了一礼,然后开口道:
“主公,荀彧受教了,以后荀彧一定唯主公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刘星算是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至于那些文武百官,愿意跟着献帝学习的,刘星也不拦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