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乃是楚君后悔召唤孔丘,孔丘得知无官可做,仍旧往楚。”智果提到这件事情,脸上有着鄙夷。
智宵听说孔丘明确被告知无法在楚国做官还是坚持前往,一点点看不起的心态都没有,要说佩服更是一丝也无。
身在福中的人往往不知福,认定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属于理所当然。
看看智果,不就是那样吗?
多少人想要一个机会而不得,品尝各种心酸与苦楚,无奈什么的更是不用提了。
相较起真正的普通人来说,尽管孔丘是一个衰弱家族的家主,还是鲁国贵族的出身,可是起码有贵族的身份,有家族传承下来的爵位与知识,还受到了鲁定公的赏识当过司寇。
司寇到底是什么官职?其实就是全国公共安全的部长,能够对整个国家的治安机构发布命令,官职真不能算小了,哪怕在春秋时代也是国君、执政、司马、司徒之下的第五号人物。
一个国家多少官职,能够成为国家的第五号人物,如此这般的地位还不算是位高权重,到底该是怎样才达到位高权重的程度?
个人履历的重要性不用多说的。哪怕是曾经达到过那种层次,起码进入过那个圈子,一度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他人的看法。
因为出身以及履历的不同,会形成这样那样的交际圈子,不够份极可能一辈子都是在原有圈子打转,更高层次的圈子拒不接纳。
贵族出身又拥有爵位的孔丘,他人再怎么看不惯一些行为,不突破底线又特别去招惹为前提,轻了就是嘴上骂一骂,顶多不相往来,对吧?
换做失去爵位的落魄贵族敢收纳那么多弟子,由于不是在自家封地活动,头上有个封君贵族,信不信刚收几十名弟子就要被带兵当匪盗给剿了?
毕竟,春秋是一个“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时代,孔丘在自家封地搞什么,那是孔氏自己的事情,不说周边的贵族,国君也只是能规劝一下,听不听在孔丘自己进行抉择。
智宵跟智果八卦了很久,没有劝智果善良的意思,闲谈时也没有调侃或嘲笑孔丘,搞得智果感觉挺没意思。
翌日,智宵只是带上三千规模的部队,剩下的部队留给智果,踏上了返回晋国都城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