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与司马穰苴一见

在这个期间,智果已经率部前来跟智宵完成会合。

对了,智果本来可以趁范氏、中行氏内部空虚,从“高陵”渡过大河攻击两个家族的封地,可是智宵并不希望智果去那么做。

在这个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时代,智果没有任何犹豫放弃了渡河计划。

智果妥协的理由太简单,范氏、中行氏又跟赵氏在“晋阳”附近交战,一旦范氏、中行氏的封地遭受攻击,范吉射和中行寅为了保证封地不丢肯定撤军。

那样的话,想要范氏、中行氏在“晋阳”继续跟赵氏死磕,指定不能真的去攻打“沫(朝歌)”或“邯郸”了。

所以,赵毋恤在看到智果率军前来会合时,一张脸瞬间变得铁青。

要命的是什么?赵氏并没有部队在智果统率的那一支军团,本着没有出兵就不掌握话语权的规则,赵毋恤脸色再铁青也知道说什么都没有用。

并且智宵给出的理由相当有道理,他们六万左右的大军逼过来,可以让齐国上下感到更多的压力,一旦齐国拒绝认输的话,用六万大军进攻,还是不足两万的部队去打,哪个更合适呢?

后面赵毋恤也想开了,赶紧让齐国退出作战序列比较重要。

如果齐国退出,范氏和中行氏就失去了物资供应。

齐国的退出可能会让楚国、秦国退缩,失去了来自外部的威胁,智氏、魏氏、韩氏还有什么理由不攻打范氏、中行氏呢?

“策略应该再变一变,不是谁拿下就属于谁,应该战后按照出力比重进行分配!”赵毋恤有种赶紧派人去见赵鞅的冲动,只是转念一想,自己能想到,没有道理赵鞅想不到。

内战打到现在,赵氏只是夺取了极少的范氏、中行氏封地,他们自己却丢掉了“邯郸”以及周边的封地。

如果按照出力分配的话,赵氏顶住了范氏、中行氏的主力,内战中也是损失最大的那一个卿位家族。

当然了,不止智氏会拒绝那种方案,连带魏氏、韩氏以及其他家族也不可能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氏拿出一个智氏、魏氏和韩氏不会接受的提议,为的是让晋君午变成仲裁者,再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出来。

这种套路并不新鲜,晋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很多次,大多数时候再大的争议都会被和稀泥,变成大家都觉得很不爽,新的大战却是不会爆发,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搁置争议再各凭手段罢了。

今天,智宵派人去齐军营寨,约司马穰苴相见。

智宵想要见一见极负盛名的司马穰苴。

而司马穰苴也绝对有心见一见几年间窜起的智宵。

两人约定各自携带五百人,见面的地点就在两军营寨中间的位置。

从约见到实际见面,耗费的时间根本不超过半个时辰。

“不曾想……,世孙如此年少。”

“穰苴将军精神奕奕。”

各自暗地里进行了什么安排不提,真正见面的时候,两人只是各自带不足十人走近。

晋国这一边,来的主要人物有智宵、魏驹、赵毋恤,韩庚则是坐镇营盘以防突变。

齐国那边,司马穰苴带上国夏,其余人智宵就认不出来了。

“世孙与何人学习用兵,为何屡屡弄险?”司马穰苴看着不像在嘲讽,纯粹是一种好奇。

跟谁学的?智宵的人生履历比较复杂,要说跟谁学习用兵,人数方面就有点多了。

智宵在第一次穿越时,手中没有什么权利,享受生活之余会到处游历,先后见过孙武、伍子胥、范蠡、向巢等当时有名的将军,像是夫差、勾践这等君主也有过拜访,更不会少了李耳、孔丘等当代名人了。

真正让智宵有决心和实际付出去学是在第二次穿越之后,结果得到的下场也最悲惨,遭到亲弟弟的杀害。

智宵在那一瞬间想到的事情挺多,口中却说道:“我(晋国)能人频出,我家亦是传承数百年之大族。”

智氏当然没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可是原氏真的就有了。

司马穰苴接受了智宵的说法,呢喃道:“亦需世孙展现天赋之能。”

是吧?有知识摆着可以学,或者说学的都一样,问题在于不是谁都能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

司马穰苴向远处的晋军看去,下一秒直接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