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各方招揽

太史慈摇摇头道:\"还不曾想过。\"

孙邵一听来了精神,有些神神秘秘的说道:“既然子义并未有去处,吾倒是有条明路,就看子义动不动心了。”

一听这话,太史慈抱拳道:“愿闻其详。”

孙邵道:“吾为人做说客而来,子义有所不知,吾在孔北海手下并不得重用,孔融其人虽重文但多清谈,重形式而轻时效,王子法等凶辩小才引为心腹,将祖宗之法奉为圭臬不知变通,于人于己都很苛刻,实在不是明主,若非有子义在,北海危矣,可现在子义被逼走,北海前途无亮。”孙邵吐槽了孔融一番,话音一转说道:“可现在有新的选择,东莱刘繇日后将被封为扬州刺史,刘正礼乃汉室宗亲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实力不凡,素有贤名,往日便与我等亲善,现正招兵买马,子义若是此时投奔正是雪中送炭,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听是刘繇,太史慈暗自摇了摇头,这刘繇他还是有所耳闻的,含金量比刘皇叔高得多,其兄刘岱曾是衮州刺史,也算是累世豪门,若是太平年景还好,可在这乱世也只是个最后泯然众人的军阀而已,熟知历史的太史慈怎么可能投奔他。

“子义……”孙邵还在喋喋不休的诉说着刘繇的好处,还对太史慈大倒苦水,显然在孔融那受的委屈不小,太史慈静静的听着,孙邵提到一件事,之前孔融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认为此人心不诚,于是将此人杀了,而自己据理力争却被无情否决。这故事一下子引起了太史慈的共鸣,这不就跟自己差不多吗?只会教条式的按照书本上行事,而不懂的变通,自己和这人一样,太冤了。随后孙邵还提了孔融的一些言论,比如孔融说吃不认识的人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样。太史慈大为惊讶,可能是经常外出公干,根本没经历过这种名场面,孙邵的话几乎颠覆了太史慈对孔融的印象,也暗自庆幸自己离开了孔融。

晋朝的杨泉在《物理论》中记载了这件事,说汉末有个叫管秋阳的人与弟弟及其同伴,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天下雪断了粮食,管秋阳就对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於是兄弟俩一起杀了这个同伴,得以活下来。孔融对这件事的看法是,管秋阳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吃了同伴,没有什麽错,因为这人只是一个同伴,不是朋友,管秋阳吃的那个人,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样,没什麽奇怪的。

南朝梁元帝萧绎撰写的《金楼子.立言》里也记载了孔融的吃人理论,不过有些不同:三人同行,两人聪俊,一人底下;饥年无食,谓宜食底下者,譬犹蒸一猩猩、煮一鹦鹉耳。

孔融认为人饿起来的时候,聪俊者可以把底下者、愚蠢的人吃掉,就像吃一只猩猩或者鹦鹉那样。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孔融的真实内心是什么样子,其对所谓孝或礼法的认知已经很偏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