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唐玄宗驾驭术

杨国忠被裴冕突如其来的维护所触动,但也保持了审讯的严肃性,缓和语气道:“王焊,你最好实话实说,既不要冤枉他人,也不可有任何隐瞒。”

王焊支吾片刻,嗫嚅道:“我兄长确实不知情。”这句话包含了双重信息:一方面默认了自己的谋反之实,另一方面竭力为王鉷开脱。

尽管现有证据不足以直接证明王鉷涉入阴谋,但随着审讯步步深入,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这些秘密线索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罗网,最终指向了王鉷,成为他无法逃脱的致命指控。究竟这些秘密是什么呢?它们又是怎样一步步将王鉷推向了绝境乃至丧命的深渊?

王焊这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暗中邀请了声名在外的术士任海川到府邸中偷偷卜卦,探寻自己是否有登基称王的命运。要知道,在唐朝律例森严的时代,朝臣私下接触占卜师乃是禁忌,更何况王焊的问题触及了皇权的底线,堪称胆大包天。任海川得知此事后,恐惧不已,慌忙逃回自家,从此销声匿迹,生怕引来杀身之祸。

彼时,王鉷或许正是那次神秘会面的见证者,察觉到任海川的惶恐与消失,敏锐地认识到任海川的存在将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于是,他心中萌生了除去隐患的念头。任海川为了躲避灾祸,已经仓皇逃往关中东部的冯翊地区,但这并不能阻止王鉷的追踪。身为京兆尹,王鉷掌控着强大的情报网络,很快便通过手下的密探找到了任海川的藏身之处。

王鉷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任海川被捕获归案。为了让除掉任海川显得合乎法理,王鉷捏造了一桩罪名,以此为借口将任海川定罪,并迅速执行死刑,彻底消除知情者,确保这个可能颠覆自身命运的秘密永远封存于黑暗之中。

韦会,这个出身显赫的皇室近亲,乃唐中宗之女安定公主的公子,论辈分乃是唐玄宗的远房外甥,身居王府司马之职。某日,韦会在府中私下谈论起了有关术士任海川的神秘事件。谁知,家中一名侍女不慎将这敏感的话题透露给了几个家仆。这其中,恰好有一名与韦会有宿怨的雇工,他选择了投靠王鉷,将韦会的言论秘密告知了这位权倾一时的人物。

王鉷闻讯,其心狠手辣的程度超乎想象,即使面对皇亲国戚也毫无顾忌。他立即下令将韦会给抓了起来,而对于如何处置韦会,王鉷并没有费心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就在那天深夜,他命令下属悄无声息地将韦会勒毙,翌日清晨,韦会冰冷的尸首被装车载回了家。面对如此公然的残暴行径,韦家虽悲愤填膺,却慑于王鉷的威势,只能忍气吞声,默然承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倘若不是后来邢縡案引发的连锁效应,这些尘封的黑暗内幕或许将永久掩埋在历史的角落。随着王鉷和邢縡阵营内部成员为了自保,纷纷相互揭短告密,这些隐秘的往事很快便如同多米诺骨牌般一一曝光,真相再也无法被掩盖。

在昔日的岁月里,皇帝对王鉷尚存一丝恻隐之心,然而,时光流转,那份同情早已消磨殆尽。此刻的皇帝,对王鉷的失望如同深渊,再也无法填补。他毅然下令,将王焊处以杖刑,直至毙命;而王鉷,则被赐予了自我了断的命运。

皇帝的诏书《赐王鉷自尽诏》中,字句冷峻,直指王鉷的罪行。他指责王鉷内心奸诈,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意味着王鉷早已怀揣不臣之心,阴险狡诈至极。王鉷的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整个朝廷为之震惊。

此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杨国忠与李林甫之间的关系,因王鉷之死而变得更加紧张。两人之间的矛盾,如同暗流涌动,终于在这一刻达到了沸点,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朝廷之中悄然展开。

至于王焊、邢縡为何要预谋造反,并焚烧长安的东西市,史书之上并未留下明确的记载。看来,李林甫、王鉷事先对此事一无所知。按常理推测,以王焊、邢縡的力量,想要谋反成功简直是天方夜谭。也许两人心怀野心,觉得王鉷的势力已经足够强大,起事后可以得到他的支持,从而夺取大权。而从王焊询问术士任海川自己是否有王者之相这一举动来看,他或许曾受到其他术士的蛊惑。在唐代,此类案件屡见不鲜。然而,随着王焊和邢縡的迅速死亡,他们的真实动机已然成为了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