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陈老爷子果然打发了个老婆子过来,我硬塞给了她两串铜钱做为喜钱,在老婆子没口子的道谢声中三人一行就向县上走,半路上意料之中的遇到了昨天那辆马车,马车里的黄媒婆还打扮一新的带了一车聘礼,我也没和她多说匆匆交待了一声,又抛给那车夫一串喜钱后就各自别过。
在天色全亮前终于赶到了十里县,在有经验老婆子的指导下,狠狠的采办了三大马车的家私和各种婚礼用品,在将近中午时才算置办妥当,为了赶时间,我们随便在县城上买了些馒头就一路坐车返回。
赶回陈家庄时,在村口已经等着一大群的男女老少了,一见三辆马车驶近,都纷纷迎了上来,还个个都兴高采烈,笑逐颜开的样子,颇有种让我受宠若惊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之所以这么高兴,是因为陈老爷子发下了话,阿梅出嫁他不收村里人的贺礼,还免费招待全村人流水宴,这个决定也难怪全村人对我这么热心了。
在众人的帮忙下,我刚买下的院落——谢家院子,很快就布置妥当,新婚用的洞房,也被几个三姑六婆打扮的喜气洋洋。而我现在只懂得站在院子中傻笑了,不管看哪个人都顺眼的很,都觉得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照陈东后来的话,当时村里的人都普通担心我是不是乐傻了,因为当时我的一张大嘴巴都快笑到了后脑勺。
谢家院子和洞房刚一布置停当,陈老爷子就叫人来传话,叫我去迎亲。于是,我马上进房间换上大红的新郎服,我的结拜大哥也换上了买来的那件拉风武士服。然后,在陈东这个男方唯一“长辈”的带领下,一行人浩浩荡荡敲锣打鼓的去百米开外的陈家院子迎亲,霎时整个村子都沸腾起来,鸡飞狗叫,尘土飞扬,小孩儿像过年似的围着迎亲队伍跑来跑去,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来到陈家大门前,陈老爷子已是打扮一新的在翘首等着了。我在陈东的指示下,连忙上前几步拜倒,口称:“爷爷!”
陈老爷子难得的笑容灿烂,连忙上前把我扶起,带着我们一行人来到陈家的厅堂,陈老爷子正襟危坐在正堂一张木椅上,我又在陈东的指示下正式给他磕了一个响头后,头盖红布身穿大红喜服的新娘,这才在一位老姑婆的搀扶下出现,俏生生的站在我身旁,我的心脏第一次不争气的霍霍乱跳起来,一阵的心潮澎湃,如在梦中。
“今后,你进了谢家的门,就是谢家的人了,要懂得尊夫重道,勤俭持家。”老爷子眼含泪花,谆谆告诫蒙头的新娘。虽然看不清布头里情景,但想来也是热泪盈眶的。老爷子告诫完后,就从身旁一人手上拿过一件衣服交给她。
我一头雾水的也不知道这件衣服有什么含义,总之是古代的婚礼习俗就错不了。
一行人终于出了陈家院子,此时门口已停着那辆早上载媒婆来的马车,车辕上系上了大红布,黄媒婆就站在马车旁,一旁的陈东不知从那里拿来一件披风样子的外套,示意我给另一边的阿梅披上。
我赶忙接过,微颤着手,轻轻把这外套小心翼翼的给她披上,然后我又机械般的照着指示,引领着阿梅和搀扶她的老姑婆登上马车,自己在马车头的座驾上做秀的驾车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重新把马车交给车夫。在陈东这位“长辈”大哥的引导下,先自个儿回谢家院子门口,等马车到了迎接新娘。
好在就百来步远,我刚到院子门口站定,载着新娘的马车就到了。
接着当然就是又一阵的婚礼程序,进门,撒铜钱,撒谷豆,拜天地,引新娘入洞房,然后就是酒筵开始,锣鼓喧天,我这个新郎官还要出来给大家伙敬酒……
好在村里的人也没难为我,稍微敬了村里头几个有头脸的人物后,我就借故如厕逃了开去,跑到了洞房里。
让我暗自庆幸的是,这边好像还没有闹洞房的习俗,或者是老爷子发下了话,洞房周围静悄悄的。
在我进来后,一直陪着的那个老姑婆识趣的就走了出去。我有点猴急的从桌子上拿起秤杆,一把就挑开了那块红头盖。
阿梅一副认命似的低头不语,没有看我,只是新娘打扮的她,今天多了一份往日没有的妩媚之气,让我看得更是心痒痒起来。
“咳咳,阿梅,不,夫人,我们喝这个交杯酒吧。”我虽然不知道这时代有没有交杯酒这一说法,但现今这种情况下,喝点酒除了调节气氛外,还可以壮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