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孟艮坝

一行人又来到工坊里。

只见铁轴经过几个部件的转换后可以带动锻锤对铁胚进行捶打,中间有关闭铁轴的装置,这里虽然没有冶坊,但也有对粗铁进行加热的炉子,先对粗铁进行反复锤打后便打成了一个长方形铁片。

此时的铁片还是很厚的,然后再用火钳将其夹起放在另外一个有小水车带动的小一些的锻锤下捶打,此时铁片就包裹在一根一米多的铁棒外面了,捶打一段时间后又在其外面包裹上一层铁片。

连续三次包裹铁片后最后就形成一根火枪的枪管了。

这里的铁料显然不能与蛮莫的比,便只能打造燧发枪的枪管,至于最新的需要钻膛线的米尼枪枪管肯定要在蛮莫打造。

对了,这里张七准备用来打造对外贸易火枪的制造中心。

铁料一半,但经过反复锻打后不禁质量达到了此时清国的水平,效率更是提高了十倍,出产的火枪显然是价廉物美。

当然了,弹簧用铁还是需要蛮莫那里制作,饶是如此,有了孟艮府的火枪、火炮制作工坊,张七就能大肆进行军火贸易了。

燧发枪,虽然时下欧洲已经有了,但也只是少量出现,大规模出现还要等到十八世纪,眼下上好的火绳枪最少也需要五两银子一杆,清廷制造的现在已经逼近十两银子。

他的燧发枪至少能卖十五两吧,或许二十两也有可能,还能将这个价格水平稳定五年以上,假以时日,也能长期将其稳定在十两以上,实际成本则是一两左右,简直是暴利!

假若是二十两,这处每年能出产两万多杆,那么就是五十万两!

加上火炮、弹药等,单在军火一项就能赚取百万两!

当然了,时下这里的能耐也就如此了,最大、最稳定的出产还是在蛮莫,但无论如何,有了这些工坊,孟艮府就能发展起来。

不过眼下这里却只有一个顾客,价格也早就谈好了,那就是十两一杆。

李定国的部队!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再是隐瞒、躲藏,人家到现在肯定也知道了他的看家法宝,岂有不索取的?

为了今后的大计,他也不得不专门设置一处工坊来为云南其它地方的明军生产火枪、火炮。

按照他的想法,经过两三年的熟练,这里将会成为不亚于蛮莫的存在。

时下就拿云南明军来练练手,说是练手,实际上质量并不亚于明清的水平,这就够了,要什么自行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