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失捏干又一次观察了众人的表情,已明显感到自己的一番话着实打动了大明皇帝和大 臣,现在看来,最紧要的话可以和盘托出了。前面那么多自贬、自抑和表达忠心的话,都是为这最后、最关键的话做铺垫的,一旦皇上应允了,鞑靼就不再是今天的鞑靼部,有朝一日,或可成为一个比大明还强盛的国家,真要企及远祖成吉思汗的大汗国了。但,这只是想法,能否实现,还要看大明皇帝的态度和识别圈套的智慧。他在心里遣着词,思虑着怎么说出下面的话。
失捏干故意压低声音,一副极愿效忠却又无奈的样子:“刚才已说了,我部要永为大明守边。可皇上也知道,有些情势又不是我部所能左右的。瓦剌日益强大,早晚会与大明为敌,鞑靼已不是他的对手,为大明计,我部惟有尽快联合他部才能与之抗衡,鞑靼才能真正成为大明边疆第一道防线。为此,臣父子二人冥思苦索多日,才有了一个还不成熟的想法,请皇上和各位斟酌完善。”
失捏干又一次用眼睛的余光瞥了瞥上面的皇上和左右众臣的反应,还在推敲着怎么才能更好地表达将要抛出的计谋,最好是以淡淡的口吻,在大明君臣无所察觉的懵懂中把事应承下来,金口玉言的皇帝,事后还能改变你的承诺吗?
“父亲说,女真诸部散居于黑龙江、松花江各处,人不少,居住也很分散,既不相统属,相互间也少有来往;”果然是平淡的语气,平淡到像朋友间的闲扯,“吐蕃诸部也一 样,散居于大江的源头,也没什么战斗力。如蒙皇上不弃,下一道圣旨,由我部将其编为 部伍,加以训练,就不一样了。平时放牧狩猎,各取所需;一旦遇警,陛下一声号令,必 然一呼百应。实际是在大明边外又添一支劲旅啊!皇上以为如何?”
“朕的敕书一下,鞑靼就可以统帅诸部了?”永乐故意问。 “皇上,不是鞑靼统帅诸部,”失捏干聪明地转圜,“皇上乃天下之主,有了皇上的恩准,臣父既可以召集诸方歃血为盟,结盟后各部一心,共同拱卫大明。” 众人默不作声,有的看失捏干,有的看皇上,失捏干一直跪着,半低着头等皇上回答,一副由表及里的真诚。 黑龙江、松花江一带,多少女真人已经内附,置卫建所,算起来也得有近百个了。阿鲁台一定是看到了这些卫所的力量和隐隐的后顾之忧,想自己统起来,担心被识破,还拉 了个远在西南的吐蕃做幌子。在几经败绩、家无隔夜粮的窘境中,还有如此大的野心和胃 口,眼光不能说不够远啊!但失捏干在场,君臣就不便议论。永乐要听听群臣的意见,用 失捏干葫芦里的药,测测每个人眼光的深浅。
“你远道而来,数月奔波,”永乐表示了真切的关心,“今天就习礼见朕,很是辛苦。 你之所言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急事,先回会同馆歇息,朕有旨意了再说与你。”
皇帝一诺千金,应了就不便更改,他鞑靼部就有希望了。失捏干最担心的就是皇上当廷不明示,夜长梦多,一旦深思熟虑,想明白了……所以,一说让他去休息,心里发急,不顾旨意,赶忙再表决心。
“伟大的长生天和万古长存的佛祖见证,我父子和鞑靼部愿将最后一滴热血洒尽以维护大明法统,世代都作大明屏障,如有欺瞒圣主之心,就让长生天的雷霆、佛祖的法杖把我们碎为粉齑。”
“忠心可嘉,朕甚欣慰,下去吧。”永乐已心生厌倦。失捏干心有不甘地磕了三个头, 起来时偷偷睃巡了一眼大明君臣,无限失望地慢慢退下了。
待他出去,大家说话就轻松了,永乐开门见山:“鞑靼与我交兵不久,阿鲁台就遣长子来贡马议和,看上去,失捏干所言皆为我大明考虑,一片赤诚,不知诸位爱卿如何看待?”
事涉兵事,同是兵部尚书的方宾趋前两步,拱手道:“女真各部散居于黑龙江各处, 地域广大,真集结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吐蕃乃佛教兴盛之地,众人笃佛胜于一切, 哪有什么心思打仗,失捏干所言不过一句空话,没什么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