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讨贼檄文

明途霸业 尘封之魂 2427 字 10天前

朱由榔见状,深知两人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便以皇帝之令,郑重其事地命令二人坐下。他的语气坚定而又不失温和,让两位将军感受到了他的威严与亲和力。

两人深知皇命难违,虽然心中忐忑,却也不得不拘谨地坐下。待早饭一一上桌,朱由榔亲自示意他们动筷,这才开始用餐。

早餐并不丰盛,朱由榔偏爱面食,因此桌上只摆了几个热气腾腾的大馒头和一壶香浓的豆浆。旁边还细心地放着一碟咸菜,用以调味。

两位将军见朱由榔身为天子,却过着如此朴素的生活,吃的甚至比他们还要简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感。他们被朱由榔的平易近人和节俭朴素所打动,对这位皇帝的敬意和忠诚更加深厚。

白文选的心情此刻异常复杂。他坐在皇帝朱由榔的对面,心中充满了敬畏、感慨和一丝微妙的亲切感。

敬畏,是因为坐在他对面的是天下之主,九五之尊。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国家的意志和权威,这让白文选在面对朱由榔时,不由自主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显得拘谨而恭敬。

感慨,则是因为他看到朱由榔虽然贵为天子,却过着如此朴素的生活。桌上简单的食物,没有奢华的装饰,也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这种平易近人的作风让白文选深感意外,也让他对这位皇帝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而那一丝微妙的亲切感,则来自于朱由榔对他的关心和尊重。朱由榔并没有因为他是将领而高高在上,反而主动与他交流,询问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这种平等的态度让白文选感到自己仿佛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臣子,而是皇帝的朋友和伙伴。

冯双礼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曾是孙可望的部下,更被委以重任,担任重要将领。然而,自从孙可望当上秦王之后,他开始沉溺于奢靡的生活,挥霍无度。尤其重视等级尊卑,稍有不如意,便破口大骂。这一切与永历皇帝的作风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刻,冯双礼与皇帝同桌共餐,这份荣耀和尊重是他前所未有的体验。

“对了,”朱由榔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转向面前的两位将军,温和地问道:“二位将军联袂而来,定是有要事相商吧?”

两人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此行并非是为了共进早餐。他们迅速整理思绪,准备回答皇帝的询问。

原来昨夜,兵部尚书程源特地找到白文选,与他商议关于皇帝行辕的事宜。

当前,皇帝虽然暂居于府衙之中,但显然不是长久之计。程源提出了两个切实可行的建议:其一,寻找一处风水俱佳之地,重新为皇帝修建一座行宫;其二,将孙可望的秦王府收没,并作为皇帝新的行辕所在。

小主,

程源深知巩国公白文选与陛下交情深厚,因此特地希望他能够私下探探朱由榔的口风。

白文选深思熟虑后,认为程源的建议颇有道理。他深知皇帝的行辕不仅关乎皇家的尊严,更关乎国家的稳定。于是,他又找到了冯双礼,将此事详细告知,并与之商议。两人一致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应当尽快面见圣上,商议定夺。

于是,今日一早,白文选与冯双礼便一同前来面圣,将此事详细禀报给朱由榔。

朱由榔倒没认真想过这件事,他一向随遇而安,并不在乎住宿环境。然而,两位臣子对话却给了他一个提醒:行辕所在,终究是皇家威严的象征,不可轻率处理。

第一个方案,显然不妥。他初至贵阳,便大兴土木,这无疑会对帝王的威望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个方案,同样不可取。秦王虽然心怀不轨,但篡位之举尚未付诸行动。此次出征安龙,他高举“清君侧,迎圣驾”的大旗,自己也是以秦王“迎圣驾”的托词,大摇大摆进入贵阳。若将其定性为叛逆,岂不与初衷背道而驰?更何况,孙可望在滇黔两地仍拥有众多支持者,若此时将其定为叛逆,岂不是自增裂痕,给清军以可乘之机?

所以,两个方案他都否决了。

朱由榔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定计。他深知,作为皇帝,每一步棋都要慎重考虑,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他需要一个既能维护皇家威严,又能稳固人心,同时不给清军留下可乘之机的方案。

见皇帝已有决断,两人便不再逗留,告辞而去。

翌日,在朝会上,朱由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诸位爱卿,朕初至贵阳,深知行辕所在关乎皇家威严,不可不慎。然而,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亦非朕所愿。至于秦王之府,乃秦王私物,今秦王在外为国征战,岂可觊觎。此事需从长计议,诸爱卿有何高见,不妨直言。"

众臣听后,面面相觑,一时之间都陷入了沉思。片刻后,兵部尚书程源,缓缓走出队列,向朱由榔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臣有一策,或可解此困局。”

朱由榔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程源道:“陛下可下令修缮行辕,但不必大兴土木,只需稍作修整,使之不失皇家威严即可。至于秦王之府,陛下可命人妥善保管,待秦王凯旋归来,再行归还。如此,既不劳民伤财,又能体现陛下对秦王的信任和期待,更能稳固人心,不给清军可乘之机。”

程源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响起了一片赞许之声。朱由榔也露出满意的微笑,点头称赞道:“程卿此策甚好,既考虑了皇家威严,又顾及了民心士气,实为良策。”

于是,朱由榔下旨,命人按照程源的建议,对行辕进行修缮,并妥善保管秦王之府。同时,他还下令加强贵阳的城防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