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优三劣

明途霸业 尘封之魂 2571 字 10天前

朱由榔一番慷慨陈词没有得到预料中的称赞,不由有些尴尬。是呀,他一个东躲西藏的“走天子”说这种豪言壮语,确实没有信服力。

朱由榔只好讪讪一笑,打发朱慈煊离开。

王少姬神色复杂地看着自己的夫君。她眼中充满了惊讶,心中暗自思忖:“这还是我所认识的那个朱由榔吗?”

不巧,此时又传来了一声清脆的啼哭,他们的二儿子朱慈烨醒了。虽然有奶娘照顾,但是朱由榔仍然坚持让朱慈烨和他们同住,表面上的理由是孩子还小,需要母乳喂养。实际上,他是有些害怕和王少姬单独相处,毕竟还不熟悉。

看着眼前的“妻子”,他心中浮现出一个历史人物——三国时期的曹操,一个彻头彻尾的“人妻控”,其口头禅是:“汝妻子,吾养之!” 一提到曹操,朱由榔便不禁联想到孙可望。

孙可望的行径,确实与曹操有着几分相似之处。曹操曾以汉献帝为傀儡,以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孙可望同样以永历帝为棋子,借皇帝之名发号施令。

“然而,与曹操相比,孙可望不足之处有三。”朱由榔开始分析。

一是目光短浅。

曹操,出身于沛国谯县的望族,自幼便怀有雄心壮志。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在群雄割据的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他能够洞察时局变化,制定长远的计划,不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

而孙可望,出身贫寒,随大西军南征北战,如今虽贵为大明秦王,但这个称号更多是依靠强大的兵力威胁而得。他重虚名而轻大义,只考虑眼前的利益,缺乏对未来的深远考虑和战略布局,与曹操的远见卓识形成鲜明对比。

二是心胸狭隘。

曹操以招贤纳士着称,强调“唯才是举”,能够容纳并利用各种人才,如郭嘉、荀彧等。这些人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对待降将也非常豁达,如对关羽的礼遇,尽管最终未能留住关羽,但其胸怀宽广可见一斑。

孙可望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却与曹操大相径庭。他整天想着排除异己,而不是吸纳和利用人才。对同为大西军旧部的李定国、刘文秀妒忌提防,引发内部矛盾。

三是根基薄弱。

曹操家族背景雄厚,在军中拥有许多族内兄弟作为大将。这些将领不仅在军事上给予曹操极大的支持,也在政治上为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通过政治联姻、任用亲信等手段,曹操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为其政治野心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反观孙可望,目前大西军旧部仅占据了云贵川三地,势力远没有曹操那样强大稳固。近期对清军作战的失败,使得他缺乏足够的军事胜利来树立威望。他对永历朝廷的态度,也让其失去了世家大族和地方势力的支持。现在秦王孙可望的权势宛如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根基不稳,遇到风吹草动就可能轰然倒塌。

而朱由榔与汉献帝相较却有三大优势。

一是人和。汉献帝在位期间,朝政混乱,人心惶惶,许多忠臣义士因政治斗争而遭排挤或杀害,导致朝廷内部人心涣散。朱由榔虽然也面临着内忧外患,但仍有一批忠诚的将领和士人,如李定国、孙可望等,民间也依然蕴藏着恢复中华的强大愿望,为大明的存续提供了坚实的人和基础。

二是地利。汉献帝虽为名正言顺的天子,但在董卓乱政、曹操挟持之后,实际上已失去了对中原大地的控制权。而作为南明的永历帝,朱由榔控制的南方地区,地势险要,资源丰富。南方的山地、丛林等地形为朱由榔提供了天然的屏障,有利于他抵御外敌,稳固政权。

三是天时。汉献帝生活在三国鼎立之前,那时的汉朝已名存实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朱由榔所处的时代虽然也是明朝末年,尽管国事衰微,但文化和科技仍在不断发展。且大明可以利用南方的出海口与日益强盛的西方进行交流和贸易往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增强自身实力。

当朱由榔想到这些,他感到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一线生机,确信天无绝人之路。但同时,他也意识到,这个难度堪称地狱级别,不可能轻易找到破局之道。

朱由榔叼着炭笔,开始沉思,根据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他发现自己还面临着三个不利因素。

一是派系党争。东林党——复兴社、军头、明朝宗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派系之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也严重阻碍了国家政策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对那些归顺的农民起义军,他们不仅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和利用,反而遭到了打压和排挤,这无疑削弱了朱由榔政权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是战力软弱。朱由榔为了拉拢各地军阀,采取了滥封官爵的做法。然而,这种做法并未真正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反而导致了军心涣散和战力的进一步削弱。各地军阀虚报兵力,实则战力不足,面对清军的攻势,他们往往选择投降,甚至甘心成为清军的马前卒,这严重损害了朱由榔政权的军事实力和抵抗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