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皇太不假思索地回答:“咸阳君的为人如何,他的表现足以说明一切。大王心中自有判断,将来他定能横扫天下,除非大秦再次出现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物,否则局势已定,无法改变。”

...

秦昭襄王闻言,露出笑容,接着问道:“咸阳君的星象如何?”

“紫微帝星,光芒日益耀眼,诸位皆难以争辉。”东皇太再次回答。“如此,寡人无忧矣!”秦昭襄王再次笑了,笑得满足且满怀期待。

公元前年,秦昭襄王在位的最后一年,嬴政年仅岁,然而身形却在同龄人中显得魁梧挺拔,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就在这一天,秦昭襄王在东皇太离开后,艰难地从龙床上起身。与此同时,安国君赢柱匆匆赶到寝宫。

小主,

“父王,您唤儿臣有何事?”赢柱拱手拜问,心中暗惊,连忙将秦昭襄王扶靠在龙床上。秦昭襄王点头,从床头柜拿出早已书写的、盖有玉玺的遗诏,交给赢柱,道:“朕死后,你将是下一任秦王,但你不准干预政儿,他是我大秦世代兴盛的希望。如果你违背祖训,我和大秦历代先祖会在黄泉之下等待,与你清算!”

“父王,您放心,儿臣绝不会。”

秦昭襄王骤逝,秦孝文王即位

此刻,秦孝文王已卸去繁复外袍,在老臣们的伺候下,身着简朴龙袍,头戴龙冠,昂首坐在王位之上,显得意气风发。

"朕宣布,册封吾子赢子楚为太子,夫人华阳为皇后!"

"遵命!"旁边的中年太监接令,开始撰写正式的诏书。

虽然秦昭襄王的遗嘱有所提及,但那只是遗嘱而非正式诏书,只有秦孝文王所下的任命诏书才具有法律效力。

"谢过陛下!"赢子楚与华阳夫人皆欢欣地向秦孝文王行礼。

至于嬴政的王孙封号,原委不在其中,这是太子赢子楚的职责,与秦孝文王关联不大。且王孙这个名号在实际职务上并无太大权限,对国家权力影响有限。

尽管嬴政名义上从曾王孙变为王孙,去掉了一个“曾”,实质上并无太大变化,爵位依旧为咸阳君,权势则依赖于老臣们的支持和幕僚团队。他因昭襄王去世失去了一个强大的依靠,权势反而削弱。

真正得益的,是秦孝文王、太子赢子楚和皇后华阳夫人。他们自此地位显赫,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之前赢子楚身为王孙时,地位尴尬,如今以太子身份,权势与王孙时期截然不同,而华阳夫人的皇后地位更是不容小觑。

昭襄王驾崩,朝廷内外官员除非有重大事务,否则需陪同秦孝文王家族一同守孝,为昭襄王尽哀。

第32章 华阳王后的影响力

当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太子赢子楚、王子嬴政及后宫的秦昭襄王嫔妃们沉浸在哀悼的孝堂中时,他们必须全程守孝才能离去,否则便是大不孝。

随着夜幕降临,成蛟也得知了华阳夫人晋升王后的消息,他欣喜若狂。因为华阳夫人是他的靠山,她的地位提升意味着他在王宫的依靠也随之改变。

"太棒了,祖母成为王后,我就有了坚实的后盾。只要在父亲即位后我能成为太子,赢政无论多强,也只是我手下的小角色罢了!"成蛟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前往王宫,希望能见到华阳夫人。

可惜,他没有守孝的资格,连进入守孝大殿的权利都没有,直接被拒之门外。他只能耐心等待秦昭襄王守丧期结束。

第三天,大臣们纷纷离开,第四天,守丧期正式结束。一大早,成蛟终于有机会见到华阳王后。

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成蛟恭敬行礼道:"成蛟拜见王后!不必多礼,这里没外人,起来说话吧。"华阳王后抬手示意,接着问道:"说吧,找我何事?"

面对王后的询问,成蛟急切地提出请求:"王后,您如今已为王后,是否该考虑扳倒赢政,让我成为太孙呢?"

原以为华阳王后会立即支持他,但出乎意料,王后并未如他所料般表态,而是皱眉道:"成蛟,你要冷静,不可自行妄动。我们不能打草惊蛇,让赢政对我有所警觉。明白吗?"

"是是是,孙儿明白。"成蛟连连点头,内心却有些不满。他控制情绪的能力太差,华阳王后一眼便看出他的不悦,语重心长地说:"成蛟,别急躁。虽然新王即位,但赢政在先王时期已建立起不小的势力,许多朝臣都支持他。再说,朝中诸葛亮、徐光启、吕不韦等人都在他阵营,老丞相蔡泽与吕不韦关系密切,私下也有利益往来。新王登基不久,不宜急于动手,我们需要时间稳固地位,你也需理解。"

成蛟闻言,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他明白,短时间内不可能让自己的地位超越赢政,否则会引起国内动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蛟开始担忧赢政的势力过于强大,可能会反过来影响自己的靠山。华阳王后笑着宽慰道:"不必担忧,我如今已是王后,即使赢政功绩显赫,也难以撼动我。况且,朝中还有很多楚国官员支持我。"

华阳王后自信满满,她认为赢政失去了先王赢稷的庇护,扳倒他的势力只是时间问题。但她并不知道,除了内阁中的支持者和朝廷的老臣,赢政在军队、封地、幕府以及工人阶级中都有潜在力量,这些势力和利益群体紧密捆绑在赢政身后,任何针对他的举动都将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