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人们听后,都将殷浩的这番言论认为是至理名言,从此殷浩名声鹊起。
殷浩曾经隐居十年,朝廷屡次征召,殷浩称病,就是不肯出仕。
当时东晋的名士王蒙、谢尚拜访殷浩后,感慨地说:“殷浩不问世事,何以对得起天下苍生?”
这时的殷浩,俨然是东晋时期第一人,玄学领袖,与西晋时期的王衍各领风骚。
此后,会稽王司马昱、皇外公褚裒先后数次举荐殷浩,但是殷浩再三辞让,就是不去当官。
从当年的三月一直至七月,朝廷屡次征召,殷浩屡次谦让。
如此反复三四次后,殷浩实在是迫于无法,这才“被迫出山”。
会稽王司马昱因为殷浩名望极高,又倍受朝野推崇,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抗衡桓温。
殷浩自识才高,名声在外,瞧不起桓温那样只会领军打仗的“将种”。
而桓温也看不起殷浩这些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半点真才实学的“嘴客”。
因此二人彼此猜疑,相互不和,但是以会稽王司马昱为代表的朝中大臣却是乐得其见,坐山观虎斗。
褚裒北伐失败,朝廷决定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
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准备大干一场,以酬壮志。
就在殷浩准备北伐的同时,桓温也上表请求北伐。
这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此时后赵灭国,前秦内乱,前燕正与冉魏交战,中原乱作一团。
而东晋一方,若是殷浩和桓温同时北伐,互为犄角,相互支援,可大大增加作战实力。
但是朝廷却没有同意桓温。
桓温知道朝廷这是想利用殷浩来抗衡自己,因而心中十分忿恨,于是“拜表辄行”,亲率5万大军顺流而下,来到武昌,朝廷上下一片惊恐。
此时殷浩的“怂”样初显。
殷浩以为是桓温妒嫉,准备收拾自己,于是吓得连忙上书辞去官职,以避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