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刘策这边就可以将供货价从八贯提高到九贯甚至十贯。
因为有溢价的存在,即便是十贯供货也同样会有大量商户抢着买。
当商品形成溢价后,饥渴营销就能给商品赋予投资属性,原本不想喝的人,也想要去买回来,因为囤一段时间后转手就可能赚钱。
参与的人多了,就能进一步提高商品的溢价和稀缺程度,同时还大大提高知名度。
这时,它的高知名度、稀缺度和高价格,就能让消费者产生优越感偏差,让人觉得只要能买到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能喝到这个酒就证明自己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
就像有钱人买一辆豪车,如果只是单纯的贵,但是大家都不认识这是什么车,那他的优越感也不会很高,可如果这辆车大家都认识,都公认是超级豪车,都很受追捧,只不过别人根本买不起,那这个有钱人所获得的优越感就是完全不一样的。
产生优越感偏差后,攀比效应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隔壁的张三不可能比我有本事,他都能喝到,我不可能喝不到。
最后,就连这个酒瓶子放在家里都会成为一种艺术品,一种身份的象征,能够告诉别人:
看!
我是喝过这个酒的人!
到达这个程度后,基本上就是产多少就能卖多少,不可能再愁销路了。
被这些商业套路唬得一愣一愣的陈玉兴,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实施,主动请缨道:
“护国公,江南西道的陶瓷品质较高,我可以按照您的需要去定制一批精美的陶瓷酒瓶。”
刘策摇摇头,问道:
“假如有人不愿买这么贵的酒,但又想满足虚荣,他会怎样?”
陈玉兴想了想,试探着说道:
“他会去买别人的酒瓶?”
刘策点点头,继续问道:
“假如有很多这样的人,都只想买酒瓶,又会怎样?”
陈玉兴瞬间就想通了,说道:
“江南西道的瓷窑就会专门烧制这种酒瓶卖给他们。”
刘策点点头,又考校道: